MPA论文哪里有?本研究在数字化改革的背景下,研究数字化改革中的地方政府竞争策略及其路径,通过阅读大量地方政府竞争与数字化改革相关的文献,以数字化改革中的地方政府竞争策略为分析框架,分析了数字化改革中地方政府面临的挑战、竞争转变、影响因素以及作用机制。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文献回顾与述评
一、关于地方政府竞争的研究
地方政府间的竞争机制是我国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地方政府间竞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成长、基础设施建设乃至社会治理工作推进的重要解释性因素。目前学术界对地方政府竞争的研究颇为丰富,有学者提出地方政府为经济而竞争、为财税而竞争,为政治身份而竞争等竞争形态。本文将地方政府竞争的相关学术研究分为两大类:一是下级政府为了获得晋升机会或特定资源而采取的主动行为;二是上级政府借由任务考核以及评奖评优等方式而开展的工作推进机制。
第一类的政府竞争主要是指地方政府的主动行为是基于我国中央政府高度集权,各级政府为了获得实现辖区发展的资源或者地方官员的政治晋升机会而产生竞争行为。首先,在传统地方政府治理中,财税制度是地方政府竞争的重要变量,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央实行财政包干制和分税制,地方政府面临经济社会发展和谋求利益的压力而开展各项资源的竞争以保护地方经济的经济发展①。阮恩光(1998年)首先提出政府是经营者,他认为地方政府在管理并执行国家事务的过程中是扮演经营者的角色,其从功利主义的思想和行为对政府竞争进行研究:从功的角度讲,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业绩需要进行考核,不仅需要纵向比较业绩,而且也需要横向比较;从利的方面看,为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地方政府就必须参与各政府间的竞争②。
第三章 数字化改革中地方政府竞争策略影响因素分析:以J市为例
第一节 研究方法与案例选择
一、方法选择与可行性分析
查尔斯·拉金提出的定性比较分析(QCA)是力求整合“定性”(案例导向)与“定量”(变量导向)两种研究方法长处的产物,它是以案例为导向,借助案例本身的复杂属性与影响因素,通过寻找条件变量并赋值,再进行组态对比分析结果变量的变化与影响。它是借助形式分析工具对案例明确定义、组态分析并评估的“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定性比较分析是一项主要依托数字原理的研究方法,是根据对条件变量进行综合分析并赋值观察其导致社会复杂现象发生的原因路径。这是一项兼顾案例的定性文本综合分析和定量数据分析的研究方法。因此,定性比较分析的核心优势在于将质化案例文本分析与量化案例数据统计相结合进行研究分析,是对传统研究方法的整合和超越。
目前QCA主要有三种具体研究方法,一是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CSQCA),是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三是多值定性比较分析(MVQCA)。本文选用的是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进行比较分析。相较CSQCA,FSQCA克服了其必须将变量分为“0”或者“1”的局限,FSQCA可以取“0-1”之间的任何值,这符合很多变量在程度或者水平上连续变化的事实,也根据案例的实际情况动态调整,更具有灵活性。
第四章 地方政府竞争策略的类型及可持续性分析
第一节 地方政府竞争策略的类型
笔者根据国内外学者对地方政府竞争策略的研究,并结合J市实际调研情况把地方政府竞争策略划分为专班引领型竞争策略、试点争取型竞争策略、优势增益型竞争策略和复合型竞争策略四种。并根据前文表3.2真值表数据进行FSQCA分析计算,得到了在不同类型维度下不同条件变量在结果变量上的表现,即必要条件分析,再将J市的数字化应用场景案例进行归纳整理到这4条不同的竞争策略中,如下表4.1。
在专班引领型的地方政府竞争策略中,最具有关键性的因素就是上级政府对地方政府数字化改革工作的施压,基于这种“自上而下”的政治压力极大地迫使地方政府加快数字化改革的速度,同时也加剧了地方政府间的竞争。具体来说,推行数字化改革以来,数字化应用场景的建设是数字政府建设的重点工作,省级政府的领导多次考察、走访、调研、指导地方政府的数字化改革工作进展,比如省级领导特地调研某一数字化应用项目并对该应用做出相关的指示和意见,对该数字化项目抱有较高的期待和意愿甚至要求其取得一些成效,省级领导对当地数字化改革的期望使得地方政府的官员在其调研期间感受到巨大的压力,那么地方政府在下一阶段将基于省级领导的指示积极地建设与经营该数字化应用,甚至地方官员会整合土地、资金、信息技术等生产要素重点建设应用场景,将其视为是该地方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最大程度地协同各部门,发挥政府职能的集成效应以期实现数字化应用的成效。从J市的访谈中我们可以证实。
第二节 地方政府竞争策略的可持续性分析
地方政府在数字化改革的过程中采取的竞争策略有“专班引领型竞争策略”、“试点争取型竞争策略”、“优势增益型竞争策略”和“复合型竞争策略”,但数字化改革中的竞争策略的可持续性仍值得我们继续讨论和观察。政府竞争策略的可持续性分析的核心因素还需要结合30个数字化应用场景实际案例的情况进行分析。数字化应用场景建设与开发是地方政府开展政府竞争的主阵地。因此,笔者认为在数字化改革时期,地方政府进行数字化政府竞赛离不开数字化应用场景的建设与打造,数字化应用场景的建设是地方政府开展政府竞争的基本前提。其次,地方政府必须面对数字化应用场景建设的考核压力。上级政府的压力是地方政府开展政府竞赛的必要条件,也只有依据上级政府对其数字化工作进程的综合性考评,才能彰显出地方政府在数字化赛道中的实力与风采。同时,各个地方政府间或各部门间的竞争必须存在利益需求张力,只有三者的契合,政府竞争策略才会发生。
一、数字化应用场景的建设
数字化应用场景的建设是地方政府竞赛开展的基本前提。在数字化改革时期,数字化应用场景是地方政府竞争的主阵地,只有地方政府开发建设数字化应用场景,才能参与地方政府间及政府部门间的竞争。因此,数字化应用场景的建设是指地方政府开展竞赛的标的,也是地方政府展现其政府政绩的场所。数字化应用场景的构建的主体是上级政府,上级政府统一数据底座,打造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从最初的问题聚焦、需求分析、场景构建、资源聚合到应用反馈的变化,实现对社会公共事务、社会棘手问题的解决需要地方政府的协调与整合。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第一节 研究结论
我国地方政府在数字化改革的过程中表现的政府竞争策略实质上是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博弈的过程,是地方政府改革与社会治理的叙事,也是国家治理方式的缩影。本研究的地方政府竞争主要是指地方政府为获得特定资源或晋升机会而采取的竞争机制,同时也涉及政府竞争是上级政府为推进政府工作采取的竞争机制。
本研究在数字化改革的背景下,研究数字化改革中的地方政府竞争策略及其路径,通过阅读大量地方政府竞争与数字化改革相关的文献,以数字化改革中的地方政府竞争策略为分析框架,分析了数字化改革中地方政府面临的挑战、竞争转变、影响因素以及作用机制。基于这个分析框架,构建数字化改革中地方政府竞争策略的模型。本研究以30个Z省J市的数字化应用场景为案例进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选取压力驱动、绩效驱动、创新驱动、诉求驱动和资源驱动为条件变量,将地方政府竞争策略作为结果变量,通过FSQCA3.0软件运算归纳总结地方政府在数字化改革中的策略选择,研究提炼出“专班引领型竞争策略”、“试点争取型竞争策略”、“优势增益型竞争策略”、“复合型竞争策略”四种不同特征的竞争路径,具体分析了每种模式下哪一核心因素是影响竞争策略的必要条件。由于变量赋值的主观性以及数据分析与运算会忽视个别案例,尽管本文在设计时已经尽可能对案例进行详实的刻画,但仍然难以避免案例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所带来的偏差,因此,本研究根据在调研时与相关工作人员的访谈进一步加以佐证数字化改革中的地方政府竞争策略路径。同时,本研究指出数字化改革中的政府竞争策略的可持续性离不开数字化改革的压力、不同利益主体间新的需求以及数字化应用场景的开发与建设。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