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露天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评价与优化策略思考——以内蒙古某矿山为例

  • 论文价格:150
  • 用途: 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
  • 论文字数:43525
  • 论文编号:
  • 日期:2025-11-09
  • 来源:上海论文网

安全管理论文哪里有?本文围绕露天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评价与优化策略展开系统性研究。通过文献分析与案例调研,梳理露天非煤矿山工艺流程与事故类型,发现边坡失稳、爆破失控、机械伤害等事故占比突出,并基于事故致因理论、风险管理理论及安全系统工程原理,从“人-机-环-管-技”五维视角构建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评价体系。

1绪论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露天矿山安全生产管理研究历经百年发展,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框架。自20世纪初工业化进程加速以来,露天采矿活动的规模化发展促使安全管理研究逐步系统化,其演进轨迹呈现出从单一事故分析向系统风险管控转变、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型的显著特征。当前国际学界在安全管理要素分析、风险预控模型构建及管理体系创新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随着我国政府对矿山安全生产要求的不断提升,国内外学者围绕露天非煤矿山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与优化展开了多维度的研究探索,在理论框架构建、技术方法创新和管理机制优化等方面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既注重传统管理理论的继承发展,又积极引入现代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呈现出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紧密结合的特征。

1.2.1关于安全管理理论框架与影响因素的研究

在安全管理理论框架构建方面,学者们基于不同视角提出了具有创新性的体系架构。张学强突破传统管理模式的局限,将戴明的PDCA循环理论与安全风险超前控制理论相结合,构建了具有动态闭环特征的安全管理体系,其突出贡献在于实现了管理过程的持续改进机制[6]。与之形成理论呼应的是黄明江提出的技术标杆理论,强调技术指导的权威性在体系构建中的基础作用,为管理标准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7]。这种理论层面的创新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付建国和曹胜武在此框架下引入HFACS系统分析方法,通过建立不安全行为分类模型,首次系统揭示了管理能力缺陷与行为安全之间的作用机理[8]。值得注意的是,张健的研究进一步深化了人因安全管理理论,其构建的岗位标准化预控体系将行为安全研究从宏观管理层面推进到具体操作层面,实现了理论指导性与实践操作性的统一[9]。

3露天非煤矿山的特点及其安全事故影响因素分析

3.1露天非煤矿山的工艺生产流程

露天非煤矿山的开采过程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涉及多个关键环节。其工艺生产流程主要包括穿孔、爆破、采装、运输和排土等步骤。

安全管理论文怎么写

其中,穿孔作业是露天开采的首要工序,常用设备包括潜孔钻机、牙轮钻机和凿岩台车。潜孔钻机以其机动灵活、投资费用低的特点,在中硬矿岩穿孔中广泛应用;牙轮钻机则适用于各种硬度的矿岩穿孔作业,具有穿孔效率高、作业成本低的优势。爆破作业分为浅孔爆破、深孔爆破和硐室爆破等多种类型。深孔爆破和硐室爆破在大型露天矿山中应用广泛,能够有效提高爆破质量和采装效率。采装作业是露天开采的中心环节,主要设备包括挖掘机、索斗铲和液压铲等。这些设备能够高效地进行矿石采装,为后续的运输和排土作业提供基础。运输方式以自卸汽车运输最为普遍,其灵活性和高效性使其成为露天矿山运输的首选方式。排土作业则是将剥离下的表土和废石运输到废石场进行排弃,以恢复矿山生态环境和保障安全生产[62]。

5露天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评价结果分析——以内蒙古某矿山为例

5.1内蒙古某矿山情况概述

5.1.1业务现状

本文研究的某露天非煤矿山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该矿为大型低品位矿床。通过对废石资源回收再利用,实现废石资源的高值化、规模化、集约化利用,有效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矿山包括采、选、冶工程,生产规模大,矿石入选品位较低,矿石的可浸性较好,属易浸矿石。开采矿种为金矿、银,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某露天非煤矿山企业共拥有1个采矿权、3个探矿权,2011年在该地区实现了金矿找矿重大突破。2017年该矿山获得了采矿许可证,证载矿区面积6.4353平方公里,允许开采标高1450~1000m,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矿山生产规模为600万吨/年。

5.1.2组织架构

内蒙古某矿山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董事会对投资方负责,决定企业的重大事项并聘任公司总经理。总经理对外代表企业,在董事会授权的范围内负责公司日常生产经营管理等工作。执行机构拟按二级管理机构考虑。纵向分为决策层、管理层和作业层三个层次。内蒙古某矿山的企业组织架构图如图5-1所示。

安全管理论文参考

5.2内蒙古某矿山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评价

5.2.1数据来源

(1)案例矿山数据案例

矿山数据来源于工作相关的客户资料,因此能够获取到矿山内的翔实数据和真实资料。在项目合作过程中,工作团队与矿山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沟通机制,确保了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具体数据包括矿山的生产运营记录、设备维护日志、环境监测报告、安全事故统计、人员培训档案等。这些数据直接反映了矿山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实际状况,为评价体系的构建和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比如设备维护合格率数据来源于设备部门的定期维护记录和故障统计;合规性则依据环保部门的监测报告和现场检查结果;安全防护设施完备性数据则通过实地勘查和设施检查获得。这些数据均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验证,确保了其可靠性和有效性。

(2)调研数据除了案例

矿山提供的详尽数据外,为了确保评价体系的全面性和准确性,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调研工作,以获取更为丰富的信息和数据支持。尤其是在进行AHP分析的过程中,为了了解各个指标的相对权重,还专门与矿山管理层和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深入交流,详细了解了他们对安全生产管理的看法和实际操作经验。这些来自一线的宝贵意见和建议,为本文所构建的评价体系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有力支撑了本文的写作。

7结论及展望

7.1研究结论

本文围绕露天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评价与优化策略展开深入研究,以内蒙古某矿山为典型案例,通过构建多维度、多层次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评价体系,结合AHP-熵权法组合评价方法,对该矿山的安全生产管理状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评估。研究结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本文系统梳理了露天非煤矿山的工艺生产流程与事故类型,揭示了事故发生的规律与特征。通过统计分析,本文发现尽管近年来露天非煤矿山的事故数量和死亡人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事故风险依然存在,尤其是边坡失稳、爆破作业失控、机械伤害及运输事故等类型的事故占比突出。这一发现为构建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评价体系提供了现实依据。

(2)本文从人员因素、机械设备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技术因素这五个维度出发,构建了露天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评价体系。该体系涵盖了设备维护合格率、作业环境合规性、安全意识水平、操作规范执行率、安全管理制度完善性、安全检查频率、隐患排查治理效率等多个具体指标,全面反映了露天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管理的各个方面。通过AHP-熵权法组合评价方法的运用,本文确保了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为矿山企业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提供了科学依据。

(3)在实证分析方面,本文以内蒙古某矿山为例,通过对其安全生产管理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揭示了该矿山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现状与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山在管理维度上权重占比最高(0.317),表明其安全生产管理的核心在于制度与流程的优化。设备与环境安全维度和人员安全管理维度也占有重要比重,说明这些方面同样是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关键环节。

参考文献(略)

123
限时特价,全文150.00元,获取完整文章,请点击立即购买,付款后系统自动下载

也可输入商品号自助下载

下载

微信支付

查看订单详情

输入商品号下载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