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基于SHEPWM控制策略的有源滤波技术探讨

  • 论文价格:150
  • 用途: 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
  • 论文字数:35263
  • 论文编号:
  • 日期:2025-09-15
  • 来源:上海论文网

电力论文哪里有?笔者结合APF总体框图以及本文所设计的控制系统,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了SHEPWM APF整体仿真模型。通过改变非线性负载,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包括波形验证、谐波分析和滤波效果评估,验证了SHEPWM技术在APF应用的正确性。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其可行性及有效性。

第1章  绪论

1.2 有源滤波技术发展现状

1.2.1 APF发展现状

国外对APF的研究起步较早,且与该技术相关的理论成果不断涌现。20 世纪 60 年代末,B. M. Bird 和 J. F. Marsh 提出了通过向电网注入三次谐波电流来补偿电网中谐波问题的方法。虽然该研究未明确提出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定义,但它所描述的思路可以看作是 APF 概念的初步雏形。1971 年,H. Sasaki 与 T. Machida 首次系统性地阐述了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基本运行原理,为后续研究奠定了理论框架。随后在1976年,L. Gyugyi 和 E. C. Strycula 明确提出了有源电力滤波器这一概念,并设计了基于 PWM 控制变换器构建的APF系统结构及其控制策略,这一成果标志着APF技术的初步成型[17]。由于当时电力电子技术尚不成熟,该技术仍处于实验验证阶段。进入 1980 年代,随着电力电子元器件性能的不断提升以及PWM技术的日渐完善,特别是 1983 年赤木泰文等人提出并成功将“p-q 理论”应用于APF控制后,该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8-21]。p-q 理论为 APF 提供了更为精准的控制方式,显著提升了其在电能质量管理中的实用性。同时,国际大型企业如 ABB、三菱电机、西门子与西屋电气等也相继研发出多款 APF 产品,推动了该技术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并加快了其在全球的推广应用。

相比于国外,国内关于APF的研究起步较晚。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代末,国内才开始陆续发表与 APF 相关的研究论文。尽管起步较晚,但近年来APF在中国的研究与应用已获得广泛关注,并取得了显著进展。中国电力系统庞大而复杂,频繁遭遇谐波、电压波动以及其他电能质量问题的困扰,严重影响了系统的稳定运行与能源效率。因此,将APF应用于不同领域成为国内研究的重点之一,尤其在工业、商业以及住宅电力系统中,APF显示出了其巨大的应用潜力。中国的科研人员一直在不断改进APF的控制策略,力求提升其性能和适应性。为了实现更高效的谐波抑制与电力质量改善,研究者们采用了多种先进的控制算法。例如,PI控制算法被广泛应用于APF系统中,帮助实现稳定的运行;模型预测控制则通过预测系统的未来状态,提高了控制的精度与响应速度;此外,神经网络控制因其强大的自学习能力,也逐渐成为改进 APF 性能的重要手段[22-26]。

电力论文怎么写

第3章  SHEPWM APF数学模型建立及求解

3.1 引言

SHEPWM技术作为一种计算法PWM,其开关时刻数量的选取取决于目标谐波的消除需求。该技术能够显著降低功率变换器的开关频率,从而有效减少开关损耗。本研究采用SHEPWM技术取代传统SPWM控制方案,通过优化调制策略,在维持较低开关频率的同时进一步降低功率损耗,实现系统整体效率的提升。针对SHEPWM技术在不同对称性条件下的谐波控制能力,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其在APF应用中的适用性。采用1/4周期对称的SHEPWM APF能够控制奇次谐波的幅值,但无法控制谐波相位,同时也无法对偶次谐波和直流分量进行控制。这种方法的计算要求低,但是谐波控制能力有限,所以不在本文考虑范围。1/2周期对称的SHEPWM APF能控制奇次谐波的幅值和相位,同样也无法控制偶次谐波和直流分量。全周期不对称的SHEPWM APF可以实现任意次谐波的相位和幅值控制。SHEPWM控制策略可分为单极性和双极性两种调制方式。单极性调制具有输出电压纹波较小的优势,而双极性调制在相位控制精度方面表现更优。同时,这两种调制方式的补偿模型也存在差异。最终通过本章对被控谐波需求的讨论,选择了双极性全周期不对称补偿模型,以实现更优的谐波补偿效果。

第5章  SHEPWM APF仿真及实验验证

5.1 引言

仿真验证及实验验证是评估SHEPWM APF控制策略有效性和工程可行性的关键环节。本章基于第3章建立的数学模型与第4章设计的控制系统,在MATLAB/Simulink平台搭建了完整的APF仿真模型,旨在通过多场景实验验证核心性能,包括谐波抑制能力、动态响应特性以及LCL滤波器的协同作用。其中,在谐波抑制方面,通过对比双极性1/2周期与全周期SHEPWM策略,分析其对低次谐波的消除效果;在动态响应能力上,重点考察APF在负载突变下的补偿精度和响应速度。仿真实验的设计遵循对比性、可复现性和综合性原则,通过设置对照实验量化实验结果,并基于IEEE 519-2014标准测试条件,确保实验结果的普适参考价值,同时采用总谐波畸变率、谐波频谱分布和动态响应时间等多项指标,对系统性能进行综合评价。

5.2 SHEPWM APF仿真验证

5.2.1 SHEPW MAPF仿真模型搭建

结合第四章 ,将LCL低通滤波协同控制模块、最优开关次数控制模块接入闭环控制,实现市电通过SHEPWM APF的谐波消除,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出SHEPWM APF闭环控制仿真模型如图5.1。观察图5.1,它是在SPWM补偿仿真模型的基础上构建的,结合第四章中设计的控制系统对SHEPWM APF控制模块进行调整,将采集到的谐波电流信息反馈给控制模块,通过SHEPWM控制及低通滤波的协同消谐,形成清洁的馈电电流。

电力论文参考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6.1 全文工作总结

本文围绕SHEPWM在APF中的应用展开研究,通过理论分析、算法求解、控制策略设计与仿真及实验验证,取得以下主要成果:

(1)设计了单相并联式APF实施方案,并搭建了基于SPWM控制的APF系统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证明了该APF系统的可行性。

(2)建立了双极性1/2周期与全周期SHEPWM的数学模型,进而建立了SHEPWM APF补偿模型,并推导步进式牛顿迭代算法对补偿模型求解,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求解方式的正确性。

(3)引入LCL滤波器参与SHEPWM协同控制策略,通过仿真对比验证其相较传统L型滤波器对高频谐波抑制的优势及其与SHEPWM的适配性,并改进电容、电感及电阻的取值,有效抑制高频谐波,大幅降低系统THD。

(4)设计了SHEPWM APF最优开关次数控制策略,即系统可以针对实时监测的网侧电流THD结果,自行切换自由度,使其在保障THD的同时实现最低开关损耗。

(5)在MATLAB/Simulink平台搭建了完整的SHEPWM APF仿真模型,验证了非线性负载突变的复杂工况下系统的稳定性和快速响应能力,并搭建实验平台,验证了该系统的可行性。同时,对比第二章中所设计的SPWM APF仿真模型可知,在THD大幅降低的前提下,SHEPWM AFP大大降低了开关频率,实现了低能耗与高质量的双重突破。

参考文献(略)

123
限时特价,全文150.00元,获取完整文章,请点击立即购买,付款后系统自动下载

也可输入商品号自助下载

下载

微信支付

查看订单详情

输入商品号下载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