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论文哪里有?本文首先根据前人研究构建跨境电商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在世界银行数据库以及国研网数据库2006—2021年间整理所得数据的基础上对中国及东盟各国的跨境电商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并且采用需求信息反推法测算出中国对东盟各国的出口农产品质量;
第1章 绪论
1.2文献综述
1.2.1有关跨境电商发展的研究
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对于跨境电商发展的研究已经有了较为坚实的基础,近几年关于跨境电商发展对经济主体其对外贸易的影响这一主题的研究较为丰富,大体上在其对贸易增长和贸易成本影响方面分布较多:
1.2.1.1有关跨境电商发展影响贸易的研究
促进贸易增长上来看:经相关研究验证,一方面我国跨境电商短期上对农产品出口规模增长具有一定的乘数效应,另一方面,从长期出发,我国跨境电商对农产品出口贸易增长也存在较为稳定的促进作用(王勤菊,2020)。但是,跨境电商发展水平对出口贸易的正向赋能作用对于不同的地理区位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其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同时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马太效应”(唐万欢,2021)。在跨境电商对出口贸易增长的影响方向研究上,跨境电商对出口贸易增长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在近年的研究中再次得到验证(谭秀阁,2022)。在跨境电商对出口贸易影响的性质研究上,跨境电商发展对贸易的影响不仅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还体现出其影响作用的非线性性质,这一性质的到了部分学者的验证(张小燕,2023;王娜,2023)。
从削弱贸易成本上来看,近几年不局限于探究跨境电商与贸易发展的表层关系,学者们更多的是聚焦于探究其促进贸易增长的内在机理,其中较多的是对贸易成本削弱的研究:
一部分是跨境电商对地理距离导致的贸易成本削弱作用的有关研究,较早的时期已有学者就跨境电商是否会导致“距离的死亡”这一话题展开了探究(Cairncross,1997),此外计算机附带的搜寻成本不受地理距离的影响这一特征也得到了证实(Hortacsu,2009)。跨境电商中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地理距离对跨境电子商务的影响程度相较于传统贸易模式约低65%,这一作用在程度上得到了确切的描述(Lendle,2013),相关学者就地理距离对贸易的阻碍作用显著降低的事实进行了验证(Cowgill,2012;Gomcz-Herrera,2014;Alaveras and Martens,2015)。
第3章 跨境电商发展与出口农产品质量的指标测算及现状分析
3.1跨境电商发展的指标测算与现状分析
在本章对我国的跨境电商发展水平进行测算,首先建立跨境电商发展水平得分的评价指标体系,而后依据主成分分析法对获取的跨境电商二级指标数据通过SPSS 26.0进行测算,最后得到总体的得分水平。
3.1.1跨境电商发展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参考杨静(2021)、王蔚(2024)以及Santiago & Pradas(2013)等学者的研究,从互联网技术水平、移动通信技术水平、物流水平以及经济水平四个层次选取11个二级指标,构建了如下的跨境电商发展水平指标体系,以下为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
第4章 跨境电商发展对中国出口东盟农产品质量影响的实证分析
4.1模型设定与变量选取
4.1.1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涉及到的各个指标数据主要来源于世界银行数据库以及国研网数据库,但由于数据库中2021年后相关指标数据不再更新,因此本文暂时只选取了2006至2021年间的数据。本文变量选取如表4-1所示:
4.1.1.1被解释变量
本文选取我国出口东盟农产品质量为被解释变量。依据国研网数据库2006—2021年间中国31个省份对东盟各国的农产品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数据,参考Hallakan和Sivadasan(2009)以及施炳展(2014)的研究,通过需求信息反推法对出口农产品质量进行测算,反映我国对东盟出口农产品的质量水平。
4.1.1.2核心解释变量
本文选取中国跨境电商发展为解释变量。参考杨静(2021)、王蔚(2024)以及Santiago & Pradas(2013)等学者的研究,构建了包含四个一级指标和11个二级指标的跨境电商发展水平指标体系,依据世界银行数据库2006—2021年间的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跨境电商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用以表示我国跨境电商发展的总体情况。
4.1.1.3控制变量
选取以下变量为控制变量:贸易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可以反映一国总体经济水平,一国的经济越发达,人均消费水平也会相对较高,对农产品消费种类和数量越多,同时对农产品质量要求越高,故可能有利于促进对其出口农产品质量的提升。
4.2基准回归分析
4.2.1描述性统计
为了更直观的观测模型中各个变量的离散程度以及样本数据中是否存在异常值,现对各变量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如表4-2所示,东盟各国的相关变量均存在明显差异,且不存在较为明显的异常值。
第5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5.2政策建议
本文经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跨境电商发展对我国出口东盟农产品质量的提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为了充分发挥跨境电商发展对我国出口东盟农产品质量升级的促进作用,助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提升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现提出建议如下:
5.2.1推动跨境电商发展
一方面,需不断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更好的发挥跨境电商发展促进出口东盟农产品质量升级的作用。硬件上,加大跨境电商平台相关的研发投入,以互联网技术创新和移动通信技术创新推进跨境电商交易平台等虚拟基础设施的建设,软件上,建立并且不断完善跨境电商平台信息传导和反馈机制,简化交易流程,提高跨境交易效率和交易信息透明度,降低信息传输时滞和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成本,为贸易双方交易搭建高效率平台;同时积极构建跨境电商应用场景,推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物联网以及5G技术等深度融合应用,提高跨境电商服务效率和质量以及不同交易环境下的适用性,让跨境电商更广泛的赋能贸易活动,实现出口农产品质量升级。
另一方面,应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跨境电商企业为跨境电商产业发展注入活力。政府应完善跨境电商发展的顶层设计,对于跨境电商企业可以根据其发展特点的适时适度推出减免税待遇以及税收优惠等合理的政策,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在通关环节为跨境电商出口设立政策通道,简化通关流程和审批手续,确保物流环节的效率,同时加大对优质跨境电商企业扶持和补贴力度,激发跨境电商企业活力,此外,还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跨境电商产业发展情况因地制宜的实施特别政策,助力企业充分利用地方资源禀赋优势发展跨境电商。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