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毕业论文哪里有?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和对比分析法,以资源编排理论、动态能力理论和价值创造理论为支撑,对安徽合力数字化转型的动因、路径以及效果表现进行深入研究,并得出相关结论与启示。
1绪论
1.3.1创新点
本文研究的可能创新点主要表现在;
第一,研究视角新。数字化转型一直是学者关注的焦点,研究数字化转型的动因、路径以及对企业绩效或价值创造的影响,但尚未建立比较成熟的影响机理模型,并且大多研究从静态角度出发,分析企业单次数字化转型。本文以动态能力观为分析起点,揉合资源编排各阶段整合框架,探析各阶段企业资源整合与数字化转型情况,两者之间的互相作用达到企业绩效撬动的效果。
第二,研究思路新。与现有文献分析企业数字化转型相比,本文从动态能力角度出发,根据资源结构化-能力化-杠杠化的编排顺序深入分析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和转型效果。并且根据全面数字化转型后生产运营、产品服务和业态模式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更好地说明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相关绩效的影响,能够给有数字化转型需求的企业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3安徽合力案例介绍
3.1案例背景
3.1.1工程机械行业特征
工程机械行业是装备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用于土方工程、道路建设、建筑施工等工程领域的机械设备,例如挖掘机、叉车、推土机、起重机等。工程机械行业要求高技术,资金、劳动力密集,呈现多品种、小批量、多零部件、制造工艺复杂、产业链长且广泛等特点,得益于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受到经济周期、生产周期和季节性周期的影响较小。作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柱性产业之一,对工程机械行业数字化转型前后各项指标的对比研究十分必要,能够让我们对安徽合力开展数字化转型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
3.1.2叉车行业发展历程与现状
叉车作为一种工业轮式搬运车辆,它的主要功能在于装卸成件托盘物品、短距离运输、摆放。叉车被广泛应用于机场、港口、仓库、工厂车间以及物品配送等,是托盘和集装箱运输的重要设备。相较于西方国家,我国叉车行业发展较晚,自1950年以来,我国开始投入叉车产业的研发与生产。1953年,我国第一台2t蓄电池搬运车在沈阳电工机械厂试制成功,由于持续使用时间短、功率续航能力差等方面的局限无法满足工作需求,由此开启了我国叉车行业的发展历程。步入二十世纪90年代,我国叉车企业积极与美、日、德等叉车制造业发展较成熟国家签订合资合同组建跨国企业,并逐步消化和吸收推广外来的先进技术,不断进行技术和产品更新。1999年,大连叉车总厂成功研制我国最大吨位FD450A型国际标准集装箱重箱叉车,同年,中国叉车行业第一家专业媒体中国叉车网在广东正式开通,标志着我国叉车行业逐步走向正规化、系统化。
5基于资源编排理论安徽合力数字化转型效果分析
5.1生产运营体系效能跃升
5.1.1智能平台驱动效率提升
利用数字技术改变原有的管理结构和运营方式,优化管理流程,打造智能化生产机制,减少重复工作和人工干预,提高企业运用现有资金、物资和人力等资源的效率,进而促进绩效提升。基于此,本文将从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这三方面来评估安徽合力2017-2023年的资金运营效率和资产管理水平。
(1)存货周转率
由于工程机械行业一般资金占用量大且产品生产周期长,存货资金的占比较高,更容易发生存货挤压与滞销的风险。因此,工程机械行业要加大对存货管理的重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强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
5.2产品服务创新价值突破
5.2.1技术赋能产品迭代更新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泉,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于制造业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可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因此,本文选取研发投入、研发人员和新增专利量作为衡量企业创新投入程度和产出效益。
(1)研发投入
研发投入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驱动力,是企业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的总支出,而数字技术是数字化转型得以持续开展的重要支撑。
![]()
自2017年全面开启数字化转型以来,安徽合力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以获取更强大的数字技术,全面布局全球研发基地,深化公司技术创新,取得了不小的成果。公司的研发资金投入由2017年的3.14亿元提升到2023年的8.92亿元,涨幅达到184.1%,占比也由3.74%提升到了5.1%,这充分表明安徽合力对企业数字技术研发的重视。在2022年,研发投入和占比有所下降,这跟公司对研发团队进行精简化管理有关,减少对研发投入的支出导致占比下降。但是在2023年,公司产品研发创新和对数字技术的需要,又加大了技术投入,与上年相比增加了2.66亿元,涨幅达到40.24%。在整个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安徽合力的研发投入占比保持在5%左右,后期甚至接近9%,在制造业水平中处于领先地位,使得企业在后续的发展中始终保持强劲的竞争力。
6研究结论与启示
6.1研究结论
在数字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政策和社会多方面因素驱动制造业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通过研究安徽合力数字化转型的资源编排过程可以得出,企业的转型历程大致经历了资源构建、资源捆绑和资源利用三个过程,最终使得企业数字资源逐步实现了资源结构化、资源能力化和资源杠杠化,进而作用于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效果上。在资源构建过程中,企业通过数字化人才、技术、数据积累构成了企业的数字资源池,不断扩大优势资源。在资源捆绑过程中,企业通过研发信息化、决策智能化、生产自动化和售后在线化进行了数字资源捆绑,通过搭建信息管理和供应链数字化管理系统塑造企业智慧协同管理能力、建造智慧工厂和数字化制造车间提升智能生产制造能力、打造智能物流管理和“品效合一”数字营销提高多元化服务能力,实现了数字资源的能力化,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资源利用过程中,企业通过扩展服务业链条、横向延伸推进海外业务和绿色可持续发展实现了数字资源的杠杆化,数字化能力的利用让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效果。因此,安徽合力通过“资源组合结构化-资源联结能力化-能力联结杠杆化,即资源组合构建积累数字化转型资源-数字资源捆绑形成数字化转型能力-资源能力撬动实现数字化转型效果”的逻辑链条实现了数字资源行动转化,最终促使企业数字化转型绩效提升。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