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论文哪里有?本研究旨在解决山西省沁水县在推广“双套袋”技术方面遇到的障碍问题,深入分析造成这些障碍的根本原因,并探索可行的推广方法和有效途径,帮助沁水县苹果种植户成功消除技术推广的阻碍。
1绪论
1.3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关于农业技术推广障碍的研究
日本是最早开始实行苹果套袋技术的国家,最初目的是为了预防病虫害。到了上世纪80年代后期,由于劳动力严重短缺,日本又开始尝试不套袋栽培方式。但尽管如此,套袋栽培在苹果种植技术中仍然保持重要地位,因为套袋苹果具有外观鲜艳等优点。通过使用套袋技术,可以提供一定程度的果体保护,使得苹果果实在成长过程中免受病虫害的侵袭。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对套袋栽培的研究和改进仍在进行中。在全球范围,套袋栽培作为一种重要的种植方式仍然得到广泛应用,并且不断发展以满足市场需求。通过探索更先进的套袋技术和改良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果实品质、增加产量,并为农业生产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是农业技术的宣传推广。在农业推广时往往面临着两个重要问题,其一是农业科技推广经费不足,缺乏必要的经济保障措施;其二是推广队伍专业水平相对较低,需要进一步提升(陈妙龄,2023)。尽管农业技术作为推动农业发展的手段具有显著地位和突出作用,但目前仍然存在改进余地(朱洪凯,2023)。在确保充分投入创新领域的同时,我们可以更好地确保农业技术得到更广泛应用。因此,在未来加大对创新投资会极具前瞻性和战略意义。我国基层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开展现状普遍存在着推广机制的灵活性不够、推广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不够、农业科技创新与生产脱节等问题,导致基层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开展受到了诸多不利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农业科技推广机制的价值性体现(赵建宾,2022)。
3沁水县和临猗县苹果“双套袋”技术推广现状及对比分析
3.1苹果“双套袋”技术特点
3.1.1苹果“双套袋”技术简介
苹果“双套袋”技术是在苹果花后10天至15天,对全树所留果实全部套塑膜袋,而到花后40天至50天时,挑果型正、果实大、坐果部位好的优质预选果再套纸袋,到收获前10天至20天时只卸纸袋,不卸膜袋。
(1)套膜袋技术
①选袋:选好袋是套袋成功的基础。一般塑膜袋选择为配套该技术研制定做的透气性好、杀菌性能好的双套袋专用膜袋。
②套膜袋时间:一般在花后10天喷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药液干后即可套袋,喷药三天内套完,如遇雨补喷药。
③套袋方法:先揉袋,将膜袋用手反复搓揉,使其产生褶皱,以防其紧贴果面,产生日灼。后套袋,把果实放入袋内,收缩袋口,用订书针固定或者自带的扎绳扎紧。
(2)套纸袋技术
①选袋:选用遮光透气、防水定型的专用纸袋,遮光透气可促进果实褪绿,防水定型可避免苹果黑点病的发生。
②套袋时间:一般在花后40天开始套袋,即5月下旬开始,到6月底套完。
5沁水县苹果“双套袋”技术推广障碍及其原因分析
5.1沁水县苹果“双套袋”技术推广存在的障碍
近年来沁水县城乡一体化进程加速,意味着城乡政府对农村建设和农业发展的关注度日益提高。为了深化乡村振兴战略,政府不遗余力地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方面的工作,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些措施虽然使广大农户受益匪浅,但是在对沁水县和临猗县的苹果“双套袋”技术推广现状,以及两县苹果种植生产效率、成本收益效率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沁水县苹果新技术推广效果以及种植生产效率均落后于临猗县,沁水县农业新技术推广方面依然存在诸多阻碍难题。
5.1.1种植户层面存在的障碍
(1)种植户综合素质较低,缺乏参与农业新技术的意愿
随着沁水县的城市化进程,大批年轻人涌进城市里面工作生活,种植户中缺乏有知识、有种植技术的年轻劳动力去配合技术推广。村里的土地大多由老人进行耕种,他们大多数文化较低、心态保守、接受新技术的能力较弱,喜欢采用传统种植方法。对于新技术的培训推广,他们大多缺乏兴趣甚至采用回避的态度。
(2)农业技术供需脱节,农户需求得不到满足
种植户对于农业技术的需求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从简单的农产品增产提质,到农产品的储藏、粗加工,乃至农产品品牌建立,是一个不断发展丰富的过程。然而当地农技推广主要集中在传统的病虫害防治等上面,没有针对农户的需求“对症下药”,农技推广效率较为低下。
5.2沁水县苹果“双套袋”技术推广障碍的原因分析
5.2.1内外部环境因素
从劳动力构成来看,临猗县的农村地区,人力资源储量相当丰富,由于当地苹果销售火爆,越来越多的年轻劳动力选择从事种植苹果产业,或在市内开设苹果食品加工厂等方式增加产品附加值。而沁水县距离郑州、太原等城市比较近,且本地煤炭、煤层气资源丰富,大部分年轻人选择到郑州、太原等城市工作,或者进入煤矿等能源行业打工,各村大多数居民是老年人、妇女,平时在家做一些零散农活,他们的精力和时间都致力于照顾老人和儿童(见表3.3),受教育程度也普遍较低。
营销渠道是销售之魂。临猗县60岁以下劳动力占78.1%,专职种植农户初中以上学历达98.7%(见表3.6)。该地区果农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借助线上渠道等各式各样方案解决问题(见表3.13)。部分种植户还开办小型加工厂,主要生产苹果浓缩果汁和果酱等。而一些较大型的加工厂,则和果农深入合作,通过采购合同建立稳定的供需关系,果农不用担心自己所在地区是否能卖个好价钱,能够投入更多精力和时间去进一步提升品质和种植效率。而沁水果农选择的苹果营销渠道比较单一,主要是联系城里的苹果收购商购买,或者小量采摘到市场进行售卖(见表3.13)。
7 结论与展望
7.2未来展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的发展越来越趋于信息化、现代化,智慧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徐鹏等,2022)。促进农业信息化与机械化融合发展,拓宽大数据平台在农业农村的应用范围,推动农业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不断迈进,是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韩克立等,2023)。苹果“双套袋”技术种植劳动强度远高于传统种植方式,对劳动力的需求较大,如果采用传统的劳作方式,往往事倍而功半。这就需要借助智慧农业,通过互联网、物联网以及农业智能系统的运用,种植户的管理效率将进一步提升;其次,由于种植户对果树的管理方法并不一样,有可能出现果品质量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规格品质参差不齐的果品不利于加工企业的批量收购,而智慧农业的科学精细化管理,通过全过程的控制干预,可以有效保障果品的品质,产出规格统一、质量稳定的果品。
以科技农业为基础,以互联网为载体,不断提升种植户的技术能力和思想眼界。科技兴农一直是国家坚持的政策导向,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持续增长,沁水县的农业企业也将向科技农业转型升级。通过借鉴国内外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成功运用,可以打造具有沁水特色的农业技术服务线上系统,结合手机APP、电话、短视频、专业网站、智慧农业系统等多种方式,提高农业技术信息的传播和交互应用效率。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可以采用短信或者微信推送的方式,在种植全生命周期实时跟踪服务,包括天气预报、阶段性种植注意事项提醒、疑问解答等。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工智能和机械自动化也将运用于苹果种植中,通过建立智能化果园,现场数据实时传送至管理系统进行分析处理,果农足不出户可以通过系统查看果树生长状态以及果园环境状态,并通过系统分析选择最优管理方案,而诸如浇水、施肥等作业均可实现智能化、自动化操作,全过程监测果树生长过程,进一步提高果农管理效率。“互联网+农业”不仅能整合农业数据和信息,还能进一步开拓农产品销售渠道,通过建立互联网产销衔接服务体系,果农可以通过平台面相全国消费者销售产品、发布果品信息,还可以接受消费者和加工厂的预订单以及其他定制化服务,打造沁水特色品牌,增强沁水苹果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