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应用毕业论文摘要怎么写范文?论文由题目、摘要、目录、引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等部分组成,写好论文考验的是一个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这里为大家提供5例临床应用论文的摘要万能模板作参考,希望能够你有个良好的写作开端。
论文摘要怎么写模板一:临床评分量表及血清学标记物对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和防治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试验研究,观察临床上卒中后伴有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根据不同的临床评分(Wells评分、St.André评分、Kahn评分、Constans评分)方法联合血清学指标(D-2聚体和C反应蛋白),观察其对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测价值,以寻找诊断卒中后下肢静脉血栓的简便、高效方法。方法:连续收集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入住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卒中患者。在患者入院时,采集患者的基本资料:临床评分(Wells评分、St.André评分、Kahn评分、Constans评分)、现病史、人口学基本资料、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并完善影像学和实验室的相关检查。分别于入院当天、发病7~10天抽取空腹静脉血并于当日完成D-2聚体、C反应蛋白检查。于发病10天前后进行双下肢静脉加压彩色多普勒超声(Compression venous ultrasonography CUS)检查。D-2聚体>500μg/L、C反应蛋白>10mg/L、临床评分>2分为阳性,反之为阴性。临床评分和血清学指标最后转化为诊断试验指标,包括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并根据试验结果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临床评分、血清学指标以及两种指标的串联试验和并联试验等结果对于卒中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结果:1.本研究所纳入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本研究共纳入卒中患者323例,其中脑梗死患者272例(84.21%),脑出血患者51例(15.79%);其中男182例(56.35%),女141例(43.65%)。平均年龄65.3岁,其中老年患者(>65岁)153例(47.37%)。合并高血压82例(25.38%),糖尿病73例(22.60%),房颤14例(4.33%),吸烟史96例(29.72%)。2.本研究卒中患者DVT发病率12.69%(41/323),其中脑梗死患者DVT发病率11.76%(32/272),脑出血患者发生DVT的发病率为17.64%(9/51)。其中肌间静脉血栓32例(78.05%);胫静脉6例(14.63%);腓静脉3例(7.31%)。肌间静脉血栓中,累及双侧10例,单侧22例。高龄(年龄>65岁)的卒中患者DVT的发病率高(P≤0.05)。而性别、高血压、糖尿病、房颤、吸烟与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无关(P>0.05)。3.卒中合并DVT患者发病3天内D-2聚体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1264±16.89μg/L)、(101.45±46.97mg/L)]明显高于卒中患者中未发生DVT患者血清标志物水平[(522±23.45μg/L、(46.56±35.89mg/L)],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3天血清学指标相似,7-10天时卒中合并DVT患者发病的D-2聚体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1134±19.34μg/L)、(89.45±32.97mg/L)]明显高于未发生DVT的患者[(313±20.89μg/L)、(32.56±29.89mg/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论文摘要怎么写模板二:基于淋巴结转移率的新型结直肠癌临床分期系统的构建及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的结直肠癌(TNM)分期系统被广泛用于预测结直肠癌患者的术后生存以及指导根治术后可能需要的辅助化疗。但是,目前AJCC的TNM分期系统中不仅存在结直肠癌IIIA期和II期之间的“生存悖论”问题,而且以转移淋巴结的绝对数目为N分期依据,并要求最低12枚淋巴结检查数量以确保N分期的准确性。因此,临床上缺乏适用于淋巴结受检不足的结直肠癌患者队列可靠的预后预测的分期系统。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尝试通过以LNR为基础构建一种新型的结直肠癌临床分期系统,不仅改善现有分期系统存在的“生存悖论”问题,并且可以作为现有AJCC的TNM分期系统的有效补充来预测淋巴结受检不足的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方法从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The 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中筛选了 25766名接受肠切除术并且淋巴结受检总数(LNs)<12个的结直肠癌患者作为训练集(training set)。将该训练集中LNR以0、0.155、0.3875、0.707为界分为5个LNR分组。结合AJCC的T分期与LNR分组进行生存组合,利用K-M检验计算每个生存组合的5年生存率,构建TNRM分期系统。进行第8版AJCC的TNM分期系统和TNRM分期系统的组内分期比较以及各分期曲线单调递减趋势的验证,并在外部验证集(validation set)中验证比较TNRM分期系统相较与AJCC分期系统的优越性。外部验证集,经电话随访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2012年08月-2016年12月期间胃肠中心结直肠癌切除术后患者的随访数据,主要获取患者术后的生存状态、放化疗、肿瘤复发等相关信息,最终获得635例有效随访数据,利用该数据进行外部验证。结果最终纳入24007名SEER数据库中非远期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进行LNR分组及进行新分期系统构建。训练集的中位检查淋巴结为8个,利用分类及回归树分析方法获得LNR截止值,成功将队列分为5个LNR分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AJCC的N分组与LNR分组均是整个队列的独立危险预后因素。结合T分期与LNR分组的生存组合,按照5年生存率的高低与生存组合生存曲线两两比较的异质性,制定包括Ⅰ期、ⅡA期、ⅡB期、ⅢA期、ⅢB期、ⅢC期、以及Ⅳ期的7个亚分期的新型TNRM分期系统。经过内部比较及外部验证,TNRM分期系统相较于AJCC的TNM分期系统显示出了更好的高危风险识别以及预后分层能力,并且成功避开了“生存悖论”的问题。结论现有的AJCC分期系统对于淋巴结受检不足(LNs<12个)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判断存在较为严重的“生存悖论”。对于接受有限淋巴结分析的患者,我们提出的TNRM分期系统可以更准确地预测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可作为现有分期系统的有效补充。
论文摘要怎么写模板三:225例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和核磁共振脂肪定量对评估病情的临床应用初探
第一章225例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目的归纳我院就诊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患者的临床资料及EUGOGO系统分级特征。方法连续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TAO患者225例,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甲亢病史、眼部评估情况等,总结其临床特征,进行眼病严重程度和疾病活动度的EUGOGO分级评估。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TAO患者225例,男性84例,女性141例,男女比例为1:1.68;(2)男性发病中位年龄为37.00(26.00,51.00)岁,女性为36.00(26.00,48.00)岁;(3)多双侧起病,单眼发病4例;(4)患者大多为甲状腺功能异常先于眼征出现,甲状腺疾病中位病程为14.00(7.00,36.00)月,眼部病史为8.00(4.00,24.00)月;(5)眼球突出度的中位数为18.00(16.00,20.00)mm;(6)51例患者曾有TAO前驱治疗史,患眼的CAS评分仍高于未治疗的,其中50个患眼仍处于疾病活动期;(7)非活动性患眼略多于活动性患眼,EUGOGO严重度分级的中重度患眼占多数,结合严重程度分级和活动度分期发现处于非活动期的轻度患眼数量最大;(8)患眼的NOSPECS系统分级以Ⅲ级和Ⅳ级居多。结论目前诊断、评估体系主观性强,难以量化,其建立主要以高加索人群为基础,未来寄望于中国TAO病例的收集和影像学的协助,建立符合我国患者发病特点的疾病诊断体系,使TAO的诊疗实现精准、可量化。第二章核磁共振脂肪定量对评估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临床价值初探目的基于核磁共振的水脂分离技术快速定量TAO患者眼外肌的脂肪分数(FF),探索脂肪定量对评估甲状腺相关眼病的临床价值。方法连续收集自2017年11月至2019年7月在本院初诊的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66例,共129个患眼,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眼部评估等数据。行眼眶核磁共振3.0T检查,在后处理工作站使用ISP软件生成脂肪分数图像和其他序列图像,测量眼外肌的FF和SIR(眼外肌与同侧脑白质信号强度比值)。以每侧眶部作为研究对象,FFmax为每侧患眼炎症受累最重(即SIR最大)眼外肌的FF,FFmean为每侧眶部四条眼外肌的平均FF。比较FF在疾病严重程度、活动度、吸烟史及病程分组间的差异,分析FF与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FF判断TAO活动性的诊断价值。
![]()
论文摘要怎么写模板四:164例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研究 ——临床结局分析及冰冻切片诊断的临床应用
目的本研究旨在回顾性分析卵巢交界性肿瘤(Borderline Ovarian Tumors,BOTs)患者临床病例资料,探讨影响其妊娠结局和预后相关影响因素,行Meta分析评估BOT患者冰冻切片诊断的准确性,分析影响其准确率的因素。以期为BOT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并为冰冻切片在BOT患者的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方法对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005年至2015年所有冰冻切片或者常规病理诊断为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电话随访并记录患者术后生存及生育情况,随访截止时间为2016年8月。将筛选纳入患者所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描述,并分析影响其妊娠结局、复发和冰冻切片诊断准确率相关因素,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利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绘制各亚组生存曲线,用Log-rank方法比较各亚组生存曲线。检索Pubmed、PMC、Medline和Cochrane数据库,全面收集与BOT患者冰冻切片诊断相关文献,阅读所检索的文献题目和摘要,评估文献质量,筛选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章,利用Review Manager软件进行Meta分析,利用固定或者随机效应模型计算总比值,Q检验和I2反应异质性,森林图显示分析结果。结果共计164例患者纳入回顾性研究,患者中位年龄为41岁(13-86岁),77例(47%)患者≦40岁,54.9%(n=90)患者接受根治手术,45.1%(n=74)患者接受保留生育功能手术。79.2%(n=130)患者为FIGOⅠ期,最常见组织学类型为粘液性(50.6%),其次为浆液性(43.9%)。62.2%(n=102)患者 CA125 升高,25%(n=41)患者 CA19-9 升高。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41个月(9-136个月)。共计74例患者接受保留生育功能手术(fertility sparing surgery,FSS),其中68例患者尝试怀孕,14例患者成功受孕,累计妊娠16次。总受孕率为18.9%,其中接受单侧肿瘤剥除(unilateral cystectomy,UC)、单侧附件切除(unilateral salpingo-oophorectomy,USO)、双侧肿瘤剥除(bilateral cystectomy,BC)及单侧附件+对侧肿瘤剥除(unilateral salpingo-oophorectomy + contralateral cystectomy,USO + CC)的受孕率分别为13.3%,25%,8.3%,18.2%。年龄(p=0.036)和子宫内膜异位症(p=0.031)与妊娠结局有统计学差异,而不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方式、组织学类型、FIGO分期和化疗对妊娠结局无明显统计学差异。BOT患者总复发率为4.9%(n=8)。FIGO分期(p<0.001)、组织学类型(p<0.001)、化疗(p=0.006)和浸润性种植(p=0.006)对疾病复发有统计学差异。
论文摘要怎么写模板五:急性中毒临床数据库的建立及临床应用的初步研究
背景: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的迅猛发展并日渐成熟,数据库系统已经成为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数据库不仅具有优秀的管理功能,还能实现信息的即刻共享,使其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广泛使用,逐渐成为数据管理的重要工具。当代医学正逐渐完成传统医学向循证医学的过渡和转换,循证医学的建立需要各医疗单位收集各种疾病的临床资料,并使之实现共享,而使用人工对数据进行处理既繁琐又费时耗力,而且容易丢失数据或造成数据错误。因此,为实现医疗数据的科学储存、分析和共享,医学数据库逐渐得到了广泛使用。一个相对完整的临床数据库涉及到大量的医疗活动,可以涵盖疾病的流行学信息、人口统计学资料、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检查结果、诊断治疗、临床结局和预后信息等,有助于调查疾病的流行方式、分析疾病发展模式、筛选病人进行调查研究、监控和提高医疗质量和辅助决策等。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中毒与职业病科主要从事对各种中毒性疾病和职业病的诊治,我科每年收治患者600~800人次,中毒种类较多,具备高水平急性中毒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力量。急性中毒病例中,百草枯中毒所占比重最高。百草枯是一种常用的除草剂,能快速杀灭杂草,除草效果好且容易获得,因此被广泛使用。近年来,我国报道的百草枯中毒事件越来越多,大多是由于患者口服自杀或误服引起。百草枯毒性大,尚无特效解毒药,可对肺、肝脏、肾脏、大脑、心脏等多个器官造成严重损伤。百草枯中毒机制尚不明确,与各脏器之间关系的研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需要进一步观察和探索。目的: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够建立同时满足临床需要和科研需要的急性中毒临床数据库系统,利用该系统对临床资料进行保存、查询、分析和共享;了解我科2016年急性中毒患者的收治情况,常见中毒种类及中毒人群的基本特征;了解百草枯中毒的人群特征,探讨与预后相关的早期指标,为今后改善治疗措施、完善预后随访等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建立急性中毒调查表,包括患者知情同意书,患者一般信息,诊疗信息,预后及存活患者的随访情况;设计Epidata数据库结构,编写项目程序,建立急性中毒临床数据库,收集患者资料并录入数据库;使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2016年中毒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并探讨百草枯中毒的人群特点和早期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定量资料,若符合正态分布以均值士标准差(x 土s)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P25,P75)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定性资料用频数和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或校正χ2检验。统计结果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我科2016年收治急性中毒患者共计625人次,处理突发中毒事件9起;青壮年人群急性中毒发生率高,不同年龄组的患者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草剂中毒人数最多,杀虫剂和有毒化学物质中毒位居二三位。(2)百草枯中毒患者共计403例,年龄段在30~39岁之间的人群最多,不同年龄组的患者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以农民为主,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多数为小学或初中,部分患者有精神病史及自杀史;我科收治患者地区分布以山东省为主,济南、德州、青岛为主要患者来源地;中毒人数在1~7月份呈上升趋势,下半年人数逐渐减少,患者主要集中在5~8月份。(3)死亡组和存活组的百草枯中毒患者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服毒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早期(服毒24小时内)生化指标比较,结果显示WBC、N、ALT、AST、AKP、LDH、TBIL、DBIL、IBIL、Cr、BUN、CyS-C、UA、CK、CK-MB、cTn I、AMY、LIP、DD-i死亡组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上述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百草枯患者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有 WBC、Cr、LDH。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急性中毒临床数据库,在临床上的初步应用证实了其实用性,本数据库对于急性中毒的学科发展有较强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如果想写好学位论文,一定要付出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想看更多临床应用论文摘要万能模板,欢迎在本网查阅。如果有写作指导需要,可以随时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