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观察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怎么标注?正确的在论文中撰写引用的参考文献是基本要求,否则可能会因为小小的格式错误造成答辩失败,一定要引起重视。本文列举了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案例,大家可以参考相关文献使用。
参考文献的格式案例一:焦氏头针配合下肢阳经针刺治疗痉挛型双瘫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1]焦氏头针配合现代综合康复疗法对脑性瘫痪患儿的效果观察[J]. 陈棋. 中国妇幼保健. 2021(17)
[2]脑蛋白水解物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疗效及其对血清BDNF、S100β和CK-BB水平的影响[J]. 刘杨燕,李波,吴田英.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1(07)
[3]痉挛型脑瘫神经肌肉功能对步态的影响及针对性干预的研究进展[J]. 王仪,张跃.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1(03)
[4]针刺丘墟透照海结合健脾通督推拿法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观察[J]. 王锦涛,张卫东.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1(07)
[5]中药熏洗联合针刺辅助治疗小儿脑瘫肝肾亏虚、气血不足证41例临床观察[J]. 代卫锋,韩雪,孟言哲,陈白云. 中医儿科杂志. 2021(02)
[6]针刺联合黑逍遥散治疗脑瘫患儿及对血清免疫指标和神经生长相关蛋白水平的影响[J]. 杨东梅,汪熙臻,董纪强,刘珍珍,尚清. 中国针灸. 2021(03)
[7]有氧水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平衡功能及肌张力的影响[J]. 赵永红,闻春波,戚亚敏,石娜娜,李恩耀. 中国康复. 2021(02)
[8]督脉取穴治疗痉挛型脑瘫儿童的概况[J]. 何婷,张洁.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1(06)
[9]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意义研究[J]. 周莹莹. 中国实用医药. 2021(05)
[10]循经针灸推拿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效果观察[J]. 沈杰文,沈杰武,程桯.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03)
[11]普通针刺联合运动疗法对脑瘫患儿的影响[J]. 张丽.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02)
[12]Bobath法联合针刺治疗小儿脑瘫运动障碍45例临床观察[J]. 贺萍,欧阳云,王艳,覃蓉. 中医儿科杂志. 2021(01)
[13]综合护理对营养不良脑瘫患儿体质量和粗大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J]. 张梦桃,沈殷同,岑敏鸿,张惠燕,邵宝颜,朱小锋,李宇苗,黎嘉莹. 中医儿科杂志. 2021(01)
[14]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疗效观察[J]. 王丹.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1(06)
[15]靳三针联合MyoTrac生物刺激反馈疗法对痉挛型偏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J]. 张娜,何小辉,刘毅梅,陆莹. 中国针灸. 2020(12)
[16]头针配合体针点刺对痉挛型小儿脑瘫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 敖超吉,金晓燕,李树娟,马学虎,侯琴芝. 亚太传统医药. 2020(12)
[17]脑理论的历史溯源探析[J]. 海英,佟梁.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0(12)
[18]循经针灸推拿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肉痉挛、运动发育及血清BDNF、NGF、GDNF水平的影响[J]. 袁国娜,陈新利.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0(22)
[19]五迟证溯源与探要[J]. 高长玉,陶明源,王秀珍. 河北中医. 2020(11)
[20]针灸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临床应用[J]. 安晓菲,吴梦蝶,侯瑜超,陈晓桐,李璟. 世界中医药. 2020(21)
[21]埋线结合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治疗痉挛型脑瘫疗效观察[J]. 杨晓辉,黄演强,曾玲玉.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20)
[22]浅谈益气升清降浊法论治清阳不升之脑髓病[J]. 华荣,武曼丽,丘宇慧,孙景波. 世界中医药. 2020(20)
[23]头针结合抗痉挛体针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活动的影响[J]. 王芳,李进,罗元连,汪小艳,刘杰文. 湖南中医杂志. 2020(10)
[24]头皮针灸结合运动疗法和康复训练治疗痉挛性脑瘫的临床疗效观察[J]. 任莉,朱登纳.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20)
[25]刘玉书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经验[J]. 林双竹,杨璐璐,蒋锴. 江西中医药. 2020(10)
[26]循经针灸联合推拿手法对小儿痉挛型脑瘫的效果及对运动发育的影响分析[J]. 李二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19)
[27]基于“五迟五硬”探讨益肾健脾调肝法治疗痉挛型脑瘫的思路[J]. 曾杰,赵亚林,徐林,徐杰,胡传宇,穆晓红.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0(10)
[28]益肾通督针法联合头针治疗小儿脑瘫并发智力低下的疗效及对DQ影响[J]. 蔡云飞,童光磊,周陶成. 针灸临床杂志. 2020(09)
[29]中医“神明”的探讨与思考[J]. 王文炎,陈瑞,梁凤霞. 环球中医药. 2020(09)
[30]中药熏蒸联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及肌张力的影响[J]. 贾广良,王雪峰.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0(04)
参考文献的格式案例二:加味半夏泻心汤联合洛哌丁胺治疗阿法替尼相关性腹泻的临床观察
[1]半夏泻心汤为基础方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Meta分析[J]. 李冀,赵一点,宋一婵.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1(05)
[2]益气温阳法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口服EGFR-TKI所致腹泻的临床观察[J]. 刘姣林,闫磊,邬雨春,张瑾,李文奇,刘利国,邢燕,郭永红,付晓艳. 内蒙古中医药. 2020(10)
[3]“乌梅丸又主久利”探析[J]. 王琰冰,杨景锋.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0(08)
[4]黄芪多糖抑制人肝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研究[J]. 杜芳,董立江. 华西药学杂志. 2020(04)
[5]脾肾阳虚型泄泻的临床治疗及效果评价[J]. 王进丽. 中国处方药. 2020(02)
[6]中药黄芪蛋白抗肝癌细胞HepG2作用机制[J]. 王禹璇,刘海英,姚红,张华凤,薛慧清. 药学学报. 2020(02)
[7]半夏泻心汤联合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J]. 范玉霞,刘晓春,李振海. 中国当代医药. 2019(29)
[8]茯苓水提物对幽门螺杆菌的抑制作用和GES-1细胞增殖作用研究[J]. 李良,袁尔东,苟娜,高立,杨宜婷,任娇艳. 现代食品科技. 2019(10)
[9]EGFR-TKI不良反应管理专家共识[J]. 胡洁,林丽珠,骆肖群,茅益民,周建英,张燕群. 中国肺癌杂志. 2019(02)
[10]中国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进展[J]. 陈万青,李霓,石菊芳,任建松,陈宏达,李江,代敏,赫捷. 中国肿瘤. 2019(01)
[11]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探讨肺癌靶向药物相关性腹泻与肠道菌群关系的研究进展[J]. 李晶,方灿途,孟金成,庄娟娜,邵红伟. 癌症进展. 2018(08)
[12]黄芪的药理研究及进展[J]. 朱莉萍. 内蒙古中医药. 2018(03)
[13]寒温并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J]. 史业骞,阿俊仁,刘清君. 辽宁中医杂志. 2018(03)
[14]乌梅及其相关复方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J]. 钟元涛,赵远红. 陕西中医. 2018(03)
[15]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观察[J]. 张铁铭. 时珍国医国药. 2018(02)
[16]半夏提取物对呼吸和消化系统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 张明发,沈雅琴. 抗感染药学. 2017(08)
[17]半夏提取物抗菌抗炎及其抗肿瘤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张明发,沈雅琴. 抗感染药学. 2017(06)
[18]泄泻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J]. 张声生,王垂杰,李玉锋,汪楠. 中医杂志. 2017(14)
[19]《伤寒论》痞满证治规律研究与应用[J]. 章浩军,刘启华. 国医论坛. 2017(03)
[20]半夏泻心汤辅助治疗化疗药物所致胃肠道反应临床疗效[J]. 龚仪棠. 中国中医急症. 2017(05)
[21]半夏泻心汤对胃癌前病变大鼠胃黏膜组织中的NF-κB/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研究[J]. 李慧臻,刘琳,王兴章,刘华一,杨岩,赵双梅,张淑坤,李棣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17(04)
[22]茯苓多糖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道屏障功能损伤和炎性反应的作用[J]. 石振国,苏锦,任永乐,白筱晞. 海南医学. 2017(03)
[23]半夏泻心汤含药血清对胃癌腹膜转移细胞系GC9811-P增殖及侵袭转移的影响[J]. 刘喜平,李沛清,明海霞,张炜,王强,陈彦文,杨柏林.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10)
[24]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J]. 李银华,陈克林. 新中医. 2016(07)
[25]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加减治疗脾肾阳虚泄泻的临床疗效[J]. 张旖晴,苏晓兰,张晓红,刘涛,孙晓红,魏玮. 陕西中医. 2016(06)
[26]乌梅肉提取物抗腹泻作用研究[J]. 王小婷,蒋国政,王海滨,王凤霞,李艳华,盛尊来.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16(04)
[27]半夏泻心汤调控巨噬细胞分泌HSP70抗Hp性胃炎作用机制研究[J]. 杨贵珍,郑月娟,姜昕,孙锦霞,王莉新,王易.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16(01)
[28]半夏泻心汤及其苦降药组促进胃肠动力的PK-PD研究[J]. 罗太敏,李晋奇,杨戈,张德,童荣生. 药物评价研究. 2015(06)
[29]半夏泻心汤抗大鼠应激性胃黏膜损伤及对炎性相关因子含量的影响[J]. 郭春秀,王德军,陈聪,聂娅,谭达全.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5(10)
[30]温阳止泻汤治疗泄泻疗效观察[J]. 刘涛. 中医临床研究. 2015(28)
参考文献的格式案例三:王彦主任治疗室性早搏的用药规律研究及其气阴两虚证的临床观察
[1]炙甘草汤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系统评价[J]. 牛平平.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10)
[2]生脉散联合归脾汤加减治疗气阴两虚型心悸的效果[J]. 刘白絮. 中国医药指南. 2021(10)
[3]四君子汤合丹参饮加味联合体外反搏治疗气虚血瘀型稳定性冠心病的疗效观察[J]. 石洪,熊尚全,段晓巧,张松峰,廖振国.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1(01)
[4]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黄芩-黄连药对抗流感的作用机制[J]. 李泽明,黄传君,徐淑静,张才擎.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2021(01)
[5]平性植物类安神中药药理作用与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 黄春桃,侯小涛,杜正彩,杨雪,郝二伟,邓家刚.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0(12)
[6]基于《黄帝内经》养生思想探讨《保生要录》饮食养生观[J]. 陈家敏,胡建鹏.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1(06)
[7]茯苓类药材本草学、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张超伟,张钰,苏珊,程磊. 湖北农业科学. 2021(02)
[8]川芎在心血管疾病中的药理及临床应用探究[J]. 张露苗,马平凡. 中医临床研究. 2021(01)
[9]从“肝体阴而用阳”论治冠心病术后心悸[J]. 徐东明,许斌.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1(06)
[10]桃红四物汤化裁治疗心悸病的中医认识[J]. 胡慧千,庞敏.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1(03)
[11]赤芍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及质量标志物的预测分析[J]. 何泽源,张妍妍,林楠,李金玲,冯旭. 中药材. 2020(12)
[12]结合临证 再探“阴火”[J]. 崔翰博,关怿,魏青,任永丽.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0(12)
[13]基于肠道菌群探讨中医从脾胃论治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J]. 张曦宁,李琳,胡志希.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12)
[14]贝类多糖研究进展[J]. 刘志芳,赵前程,刘志东,段蕊,林娜,张俊杰.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1(09)
[15]从脾胃论治心病探析[J]. 景燕燕,兰苗苗,王骄,李卫强. 内蒙古中医药. 2020(11)
[16]黄芩化学成分的研究[J]. 姚雪,程云霞,陈龙,刘伟,王晓,李奉胜,李兵,董红敬. 中成药. 2020(11)
[17]从虚与饮论治心律失常之经方应用综述[J]. 王孟柳,张林. 国医论坛. 2020(06)
[18]王行宽教授肝心同治心悸病临证经验总结[J]. 余桂枝,喻远霞,卢圣花,张稳,范建民. 中国中医急症. 2020(11)
[19]金元四大家论治心悸病理论及临床应用探析[J]. 杨超,冯灿,符德玉. 世界临床药物. 2020(11)
[20]含贝壳类中药的抗心律失常方剂配伍规律分析[J]. 卢健棋,林浩,朱智德,李成林,韩景波,王庆高. 中医药导报. 2020(14)
以上是80例临床观察论文的参考文献,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论文写作的素材或者方法,可以在本网站查询;如果需要寻求写作帮助,可以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