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论文哪里有?本研究立足教育中的现实困境,结合混龄班幼儿同伴冲突的特点与优势,在“计划—行动—观察—反思—新计划”的循环模式下,实施了具有针对性的情景表演教学活动,旨在通过直观、有趣且高参与度的形式,激发幼儿对同伴冲突解决策略的探索与掌握。
第一章 绪论
二、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对情景表演的研究并不多,而且基本集中在近20年,情景表演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情景,创设出形象鲜明的角色,辅之生动的语言和有感染力的音乐,使幼儿身临其境,在情景之中进行交互和学习的教育活动;在情感培育、兴趣激发以及社会性能力促进等层面展现出明显的独到性,其成效超越了传统教学手段所能触及的范畴。对于混龄教育和幼儿同伴冲突这两个领域的研究在国外相对于国内要早一些,混龄教育在美国、法国、德国、日本、丹麦等国家的学前教育体系中已成为较为普遍的教学组织形式,对幼儿混龄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已有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且也已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①。针对“幼儿同伴冲突”这一主题,国外学术界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焦点多集中于冲突的结构要素与特性探讨上。近年来,国内学者亦积极探索,不仅关注“混龄教育”模式,还对“幼儿同伴冲突”进行了一些研究,研究方式主要是对国外既有理论进行系统性介绍与理论分析,并致力于将这些理论成果融入本土实践之中,以期有效应对学前教育阶段幼儿社会性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实际挑战与问题。但在混龄教育背景下研究同伴冲突的文献很少,对情景表演如何应用于幼儿同伴冲突解决的研究较少。结合本研究的方向,从幼儿混龄教育、幼儿同伴冲突、混龄班幼儿同伴冲突解决策略、情景表演以及运用情景表演培养幼儿同伴冲突解决策略五个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概括综述。
第三章 行动研究实施过程
一、预行动阶段
在着手进行行动研究之前,研究者采用修订后的《幼儿同伴冲突问题解决策略假设故事情境测验》,针对A幼儿园两个混龄班级内的幼儿,对其同伴冲突解决策略的使用能力进行了测量。接着,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4名教师进行了一系列的初步访谈,并对这两个班级内的幼儿各自展开了为期一周的非参与式观察活动。基于这些收集到的评估数据、观察记录及访谈内容,研究人员构建了此次行动计划制定的参考框架与决策依据。
(一)测量数据分析
为深入探究作为研究样本的两个混龄班级的幼儿在同伴冲突情境下选择解决策略的情况是否具有显著的差异性,研究者对这两个班级的幼儿群体实施了假设故事情境测验, 前测数据表见附录4,分析结果如下:
由表3-1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两个班幼儿的解决策略得分在8-13之间,差异不是很大,是比较连续的一个变量,因此可以用t检验), 实验班与对照班幼儿应对五种常见冲突情境时的所采用的解决策略在积极、中性及消极三种策略分类上,均未展现出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0.05)。此结果表明,在启动行动方案之前,两个混龄班级幼儿在同伴冲突解决策略上的基线状态具有高度相似性,确保了后续教育实验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进一步分析显示,两个班级的幼儿在主观态度上均倾向于认为自己在冲突情境中采用积极策略最为频繁,其次是消极策略,而中性策略的使用频率则相对较低。
第四章 行动结果与分析
一、研究结果
(一)测量数据分析
旨在探究新乡市A幼儿园实验班与对照班幼儿在行动研究实施前后,所采用的同伴冲突解决策略是否发生了明显变化,研究者在三轮行动方案完成后,使用故事情境测验法分别对两个班幼儿重新进行了评估与分析,后测数据表见附录4,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
二、行动方案对培养混龄班幼儿同伴冲突解决策略的有效性分析
经过研究者与教师的反思总结以及对行动过程中质性材料的分析可见,本研究中情景表演之所以能够有效地培养混龄班幼儿的同伴冲突解决策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缘由:
(一)研究目标明确,回应了混龄班幼儿同伴交往的真实需求
本次行动研究的选题是从研究者和幼儿园教师们近两年在一线教育教学工作中观察到的实际问题出发的,对教育教学工作和幼儿园的发展具有实践意义。首先是经历疫情后入园的幼儿社会性发展相对滞后,因为抗击疫情的两三年间,幼儿大部分时间的生活和社交环境都比较封闭,社交对象和社交场景也比较单一,导致幼儿社会交往能力亟待提升;其次是幼儿园混龄班相对于同龄班,个体差异较大,社交场景更加丰富,因而他们在同伴交往和角色承担上也会遇到更多的挑战,幼儿之间冲突发生的频率也相对更高,因此幼儿园混龄班同伴冲突的问题在教育实践中显得更加突出和紧迫。
第五章 研究结论、讨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一)实验班幼儿的同伴冲突解决策略水平在行动研究中得到提升
历时近三个月的行动研究完成后,研究者综合分析了前后测的结果,从量化数据分析层面可见,实验组幼儿在同伴冲突解决策略的应用上展现出较显著的差异性。具体表现为:在处理同伴冲突时,幼儿采用积极策略的频率显著提升,而对消极策略与中性策略的应用频率有所降低;相比之下,对照班级在前后测数据上并未呈现出显著变化。从质性评估角度来看,研究者将在自然情境下观察到的幼儿同伴冲突及解决策略的使用情况,结合与教师的访谈内容,发现幼儿在经历三轮行动研究后,面对同伴冲突时采用的解决策略有了明显的改善,显示出更多的灵活性与丰富性,且对积极策略的使用频率明显增加,可见其同伴冲突解决策略的应用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经过三轮的行动研究,研究者发现以情景表演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来培养混龄班幼儿同伴冲突解决策略是可行且有效的,情景表演作为一种生动有趣、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能很好的支持到社会领域教学活动的开展。虽然幼儿也可在其他形式的社会领域课程中或师长的教导中学习到一些同伴交往的技能与方法,但情景表演活动在培养幼儿同伴冲突解决策略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价值。首先,情景表演活动是围绕班级幼儿现阶段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来创生的,课程资源丰富,主题分化程度高,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其次,情景表演活动的素材来源于幼儿真实的生活,又高于真实的生活,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的情境性,是一种融合了教育价值的艺术表达方式,深受幼儿喜爱,其趣味性、灵活性和生活性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有助于推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最后,通过确当地设计与实施情景表演活动,能有效增进幼儿理解他人情绪与情感的能力,并为幼儿习得社交技能构建互动场景,让幼儿在社会互动的过程中主动建构自己的同伴交往能力,最终实现提高幼儿对同伴冲突解决策略运用能力的目标。为期三个月的行动研究显示,经过情景表演活动的干预,在幼儿情绪情感的社会化及同伴冲突解决策略的培育上,均展现出了显著的正面效应,这一结论基于期间的测验、观察及访谈数据。本研究精心挑选的六个情景表演主题,对应实验班幼儿在同伴冲突解决中逐渐呈现出的六种突出的问题,表演内容贴近幼儿日常生活,生动有趣且重点突出;活动的设计与实施遵循《幼儿园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中的原则,经过研究者与实验班教师的反复研讨,具备了在混龄班中用以培养幼儿同伴冲突解决策略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