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论文哪里有?本文主要对巴托克本人生平和作曲家大体的音乐风格、作品的创作背景、相关书信、巴托克练习曲(Op.18 No.3)的音乐与演奏分析及舞台实践进行了研究。
第一章巴托克与练习曲(Op.18)的创作
第二节巴托克的音乐风格
在儿时的巴托克就已经创作了一些简单的作品,这时候他的音乐还是古典主义和早期浪漫主义的风格特征。在这些早期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巴托克也开始思考用更高级的方式作曲,如《多瑙河的路线》(A Duna folyása,1890-1894)②。在天主教文法学校,巴托克开始研究“从巴赫到瓦格纳”作曲家的乐谱③,巴托克作品风格也开始不断进步,并且与舒曼和勃拉姆斯的作品有相似之处④。
在布达佩斯音乐学院,巴托克开始从勃拉姆斯的音乐风格中解放,但是这时他还不能超脱瓦格纳和李斯特的掣肘。1902年理查德·斯特劳斯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在布达佩斯首演,影响了巴托克的音乐创作⑤,随后巴托克的交响诗《科苏特》诞生了。之后,巴托克的音乐风格不断变化,不断创新。
自1905年后,巴托克开始研究农民音乐,这对他来说有着重大的意义,因为这些音乐让巴托克从大小调体系的垄断统治中完全解放了出来。巴托克认为,应用它们(农民音乐),可以产生许多新颖的和声,可以对十二音体系中的每一个个别的音进行完全自由的处理运用⑥。之后,巴托克的很多作品会开始逐渐摆脱浪漫主义的元素,而来自民间的音乐元素在他的作品中被大量地运用。
第二章巴托克练习曲(Op.18 No.3)音乐分析
第一节曲式结构
该曲的曲式结构可划分为带引子有再现的三部曲式,结构如表2-1所示。
由于该曲几乎无法像有功能调性和声的作品一样确定调性,而且其主要的音几乎一直在变化,所以笔者在曲式结构上没有标出调性。
引子(1-6小节):该曲引子的第1-2小节由六个音符组成了分解琶音,第3-4小节在这六个音符的基础上加入了两个新的音符,第5-6小节继续使用前四个小节的音高级,速度逐渐加快,直到A部分。引子中的八个音高级(A、♯C、♯B、♯F、♯G、D、x F、♯E)也影响了全曲材料的写作,这点笔者将会在本章第二节中去进一步分析。
A部分(7-37小节):A部分从第7小节开始,它连接了第5-6小节的材料。该曲开始的前三个音A、♯C、♯B所构建的音程关系(大三度—大七度)在A部分以不同的音高反复出现。在A部分出现了一些中心音或中心音组①,例如在第24-28小节中,材料主要围绕左手第一个音♯C进行或材料主要围绕左手前三个音♯C、♯F、♯D进行,♯C可以作为这五个小节的中心音或♯C、♯F、♯D可以作为这五个小节的中心音组。在第29-33小节中,材料主要围绕左手第一个音G进行或材料主要围绕左手前三个音G、♯C、A进行,G可以作为这五个小节的中心音或G、♯C、A可以作为这五个小节的中心音组。第34-37小节中,材料主要围绕左手第一个音D进行或主要围绕左手前三个音D、G、E进行,D可以作为这四个小节的中心音或D、G、E可以作为这四个小节的中心音组。从第38小节音型的变化、新的节拍与速度的更换,可以把第37小节归为A部分的结束。
第三章巴托克练习曲(Op.18 No.3)演奏与实践
第一节手指的扩张与收缩
巴托克练习曲(Op.18 No.3)左手部分主要由大量快速的十六分音符组成,右手部分主要由大量的和弦组成,它们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快速跑动的十六分音符,在演奏过程的中一般需要做到手指的均匀和声音的清晰。在这些十六分音符中,出现了许多大跨度的音程和距离较小的音程。在弹奏大跨度的音程时需要扩张手指,弹奏小跨度的音程需要收缩手指,在大跨度音程和小跨度音程交替出现的地方给演奏者增加了难度,要想做到远距离音程和近距离音程的无缝衔接,始终保持快速音符跑动的均匀与清晰,需要做到手指的扩张与收缩的灵活运用与紧密配合,所以手指的扩张与收缩动作的掌握对弹奏该首练习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手指的扩张与收缩会除了会接连出现之外,它们也会单独的出现。
一.扩张
在左手十六分音符的跑动和右手部分片段中,存在一些大跨度的音程,它们在谱例3-1-1中被框住。谱例3-1-1(接下页):
第二节快速弹奏的和弦
巴托克练习曲(Op.18 No.3)右手的创作中涵盖了大量的和弦,一般情况下这些和弦并不难演奏,但是有些部分和弦与和弦之间进行的速度很快,使得它们非常难弹。这些快速进行的和弦在谱例3-2-1中用箭头所表示,在谱例3-2-2中被方框所框住。
结论
巴托克的练习曲在他的钢琴作品中是独树一帜的,有些学者认为这套练习曲在巴托克的钢琴作品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这可以主要归结于这套练习曲本身的高超技巧性和无调性色彩。这套练习曲因为有着高度的技巧性,所以也可以作为音乐会或比赛的曲目。
巴托克练习曲(Op.18 No.3)这首曲目在无调性的框架中出现了调性的倾向以及该曲在节拍上频繁的变化,也让它变得富有特色。虽然该曲无调性倾向非常的明显,导致它不一定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但是在笔者弹奏它时,会给笔者耳目一新的感受。笔者认为接触不同风格的作品,特别是20世纪以后不同于传统和声调性的作品是必要的,因为这些作品对音乐的发展非常重要。通过弹奏与研究这首作品,笔者不仅对巴托克的音乐有了新的认识,也对20世纪的音乐风格有了新的认识。
本文主要对巴托克本人生平和作曲家大体的音乐风格、作品的创作背景、相关书信、巴托克练习曲(Op.18 No.3)的音乐与演奏分析及舞台实践进行了研究。希望对于演奏巴托克练习曲作品的演奏者,或是研究巴托克练习曲音乐的研究者能够有些许的帮助,也希望演奏者们在练习的同时,在音乐上也能有更深的理解。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