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球类运动专科词语释义思考——以《体育大辞典》为例

  • 论文价格:150
  • 用途: 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
  • 论文字数:62525
  • 论文编号:
  • 日期:2025-08-04
  • 来源:上海论文网

语言学论文哪里有?笔者从释义的系统性、词义对释义的制约性、相同词目在不同性质辞书中的释义对比三个角度,对《体育大辞典》的释义进行评价。最后,以球类运动比赛实况对以上研究成果进行验证。

第一章球类运动专科词语的界定、提取与意义特点

第一节球类运动专科词语的性质

在对球类运动专科词语进行界定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对其是否具有语言学意义进行判定,也即对专科词语是否具有语言学意义进行判定。

随着人类社会不断进步,传统行业、学术领域逐步得到完善;新兴产业、学科层出不穷。专科词语日渐丰富,并且在人民大众的日常交流中逐渐扮演起重要角色。同时,负责解释专科词语的“专科词典”应运而生。由于这类词典与传统语文词典在编纂目的、选词立目及释义方面存在很大差别,关注到这一现象的众多学者开始对“专科词语是否具有语言学意义”进行讨论。部分持否定观点的学者认为,专科词语所承载内容是“科学概念、单独概念的语言形式”[37],并非语文词语所承载的人类对客观事物的概括性认识。这种观点基于“指称论”与其变体“概念论”[38]产生。因此,要想彻底厘清专科词语是否具有语言学意义,还需要从两种认识论入手。

一、从“指称说”看球类运动专科词语性质

“指称说”最早见于荀子,他提出:“名无故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39]他认为名称与现实本身没有任何联系,二者只是通过人们在交际过程中的运用产生关系,并经由约定俗成将这种联系固定下来。作为人类早期非科学性认识,这种观点只是机械地将“名”与“实”联系在一起,忽略了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具有主观性这一事实。而后学界对语言和客观事物关系的重新思考也证明了这一点:十九世纪末,德国学者弗雷格以望远镜观察月亮做比,阐释语言符号、意义与能指三者之间关系:“月亮好比所指,望远镜上的图像好比意义,视网膜上的图像好比表象,意义处于所指对象和表象之间,不像表象那样主观,但也不是对象本身,是客观的、不依赖于主观意识的,可以供人们共同使用的东西。”[40]也就是说,客观存在的事物只有被人关注,才会进入到语言之中,成为所指。而客观事物进入到语言的过程中,其所具备的特点还需要经过人有意识筛选投射到意义之中。

语言学论文怎么写

第三章《体育大辞典》球类运动专科词语释义分析

第一节《体育大辞典》专科词语释义模式分析

本节包括《体育大辞典》专科词语的宏观释义模式、分类词目微观释义模式的分析。

《体育大辞典》在凡例中对该辞典收词情况进行说明,该辞典共收词8400余条,分为11个门类,包括“体育学科、奥林匹克运动、体育运动项目、中国传统体育、古近代体育、运动竞赛、体育组织、体育场馆、体育院校、体育书刊、体育人物”[85]。

根据上一节对释义模式理论的总结,结合《体育大辞典》实际情况,我们发现该辞典释义模式均为以语句形式对被释词进行解释。其中,“定义式”使用“义值差+主训词”这种语句形式反映被释词的所属范畴和意义特点;“说明式”可以看作是“定义式”的特化,因为此类释义模式同样以语句的形式对释义内容进行说解,但说解内容本身既可能是对区别性义素的说明,也可能是对类义素的展开说明。苏宝荣(2000)在讨论专科词条释义问题时提出“人们查阅专科词条的目的,一是为了知道所查名词术语的字面意义,即命名的由来,二是要了解其所蕴含的科学内容。”[86]也就是说,词典编纂者在对专科词语释义过程中,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不仅要概括出被释词语的区别性特征,还要兼顾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给出相关知识的背景性介绍。这意味着两种释义模式并不是互补关系,相反,两种释义模式可以通过互相组合交叉使用,从而达到更好的释义效果。

第四章对球类运动专科词语意义及释义分析的验证

第一节球类运动顺利进行的案例分析

接下来,本章从六种球类运动中选取一次得分事件进行分析,首先是网球运动。

在2008年温网决赛中,费德勒与纳达尔为观众带来一场精彩的长多拍比赛。比赛中,费德勒首先发球,纳达尔以正手跨步接发球将球打回。从画面中可以看出,纳达尔的回球路线十分刁钻,网球落点位于费德勒半场后方,迫使费德勒以后撤步方式正手回击。最终,纳达尔通过频繁调动费德勒移动的方式获得这一分。以下为技术分析解说①:

(1)纳达尔这一拍接发球质量非常高,其极深的落点直接封锁了费德勒所有的进攻机会迫使费德勒只能打出这拍后撤步的正手击球作为过渡。(节选自该视频36秒~1分钟处)

从实况可以看到,这场比赛中纳达尔的回球落在了费德勒一侧的半场后方,但并没有超出网球赛场端线,根据《网球竞赛规则》规定,“在活球状态下,运动员在球连续两次落地前未能击球”才会被判定为失分,因此这一球属于正常回球,而不想失分的费德勒必须进行回球,由于身位限制,他只能选择以后撤步的方式增加回球空间。最终,这一局比赛由费德勒没有接到纳达尔的上旋前抽球失去这一分。由此可知,网球运动的得分关注点在于球的落点是否超出场地的界线之外,而这种判断是从平面角度出发的。

第二节球类运动判罚存在争议的案例分析

一、犯规类型争议案例分析

(一)越位

2024年8月4日,在中超联赛第21轮北京国安对阵上海申花的比赛中,上海申花9号队员路易斯在比赛进行至第48分钟进球引发争议。主裁判认为进球有效,VAR介入认为该队员存在越位情况,进球无效。而在比赛进行至第90+7分钟时,北京国安20号队员王子铭进球同样因为是否越位引发争议,主裁判认为进球有效,VAR未进行介入支持主裁判判决结果。以下为评论员对比赛中两次争议情况的解说①:

(1)现场视频裁判组介入,要查看整个进球的全过程。主要就是看安德烈路易斯在启动一瞬间是否存在越位。

国安队跟上半时开场情况一样,四个后卫之间向有球端的移动保护距离出现了问题。

刚才现场转播机构给出的视角看不清有没有越位,是一个大斜角,这个大斜角让你很难看清楚安德烈路易斯是否越位。

我们看划线的结果,大概是小半个肩膀探出去了,很微小的一个越位。(节选自比赛第49~51分钟解说内容)

语言学论文参考

结论

本文基于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以六种球类运动的规则文本中提取出的球类运动专科词语为例,对球类运动专科词语词义系统以及《体育大辞典》的释义模式进行研究。

首先,本文在“认识论”以及“系联法”的基础上,对六种球类运动规则文本中的球类运动专科词语进行界定并提取。通过对“指称论”“概念论”的对比,发现专科词语包含的概念与普通词语蕴含的词义之间并不存在截然对立的界限。相反,二者都具有交际功能,它们之间的区别更多体现在使用目的的不同上。其次,在确定球类运动专科词语同样具有语言学意义的前提下,本文将义位作为提取球类运动专科词语的单位,并根据分析结果得出球类运动专科词语与义位的对应关系包括一词一义、一词多义以及多词一义。最后,通过“系联法”完成对球类运动专科词语提取,并归纳出球类运动专科词语特点,包括精确性、超民族性、事件性以及系统性。

其次,参考前人研究成果,运用“分类思想”对球类运动专科词语系统进行描写。描写过程中发现,运用分类法要避免受个人主观性影响,导致描写工作因人而异。因此,这一部分参考索绪尔的“集体意识”观点,选择被体育学界认可的客观标准对球类运动专科词语进行分类,实现同类类聚。同时,结合球类运动专科知识对提取出的客观分类标准进行细化,将指称具体、明确对象的词语称为单一实体,指称抽象、不明确对象的词语称为综合实体,按照这种分类将六种球类运动专科词语构成的词汇场进行展示。最后,对义素分析法进行评述,根据本文研究对象特点提出适合本文的“一分为二义素分析法”,选取代表语义场进行分析,并形成二维表格,展示出球类运动知识系统的严密性。

参考文献(略)

123
限时特价,全文150.00元,获取完整文章,请点击立即购买,付款后系统自动下载

也可输入商品号自助下载

下载

微信支付

查看订单详情

输入商品号下载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