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基于Kano模型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提升探讨——以南昌市为例

  • 论文价格:150
  • 用途: 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
  • 论文字数:35266
  • 论文编号:
  • 日期:2025-08-20
  • 来源:上海论文网

MPA论文哪里有?笔者认为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有助于推动社会注意文化强国建设进程,为公众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文化服务和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国家整体文化水平和影响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1绪论

1.2.2国外研究现状

在学术研究领域,发达国家针对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探讨起步较早。回溯至19世纪后半叶,瓦格纳作为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率先提出公共文化服务这一概念。他倡导借助公共财政在社会政策层面的效能,拓展政府的服务职能范畴。步入20世纪中叶之后,鉴于各国独特的历史脉络与基本国情,西方发达国家逐步衍生出三种典型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其一为中央集权型模式,其二是以民间力量为主导的模式,其三则是颇具特色的“一臂之距”模式。“一臂之距”模式的核心特征在于,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并不直接介入具体文化事务的运作以及经费的分配流程,而是与相关事务保持适当距离。在此模式下,政府仅从宏观层面,针对文化建设、发展以及管理等方面,提供政策引导与财政支持,并与民间力量构建合作关系,协同开展文化资源的合理配置、文化事务的管理以及文化服务的供给工作。此外,国外众多学者围绕公共文化服务开展了大量研究,其研究内容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关键方面。

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学术探索进程中,20世纪70年代,一种具有创新性的理论即以英国为主要发源地的“新公共管理理论”崭露头角。此理论秉持着独特理念,倡导政府应参考企业管理的成熟模式,运用市场化手段来提升公共服务的整体效能。它着重指出,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的角色,需从传统具体事务的“操办者”转型为宏观方向的“把控者”,并大力提倡将竞争机制引入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环节,同时积极推动私营部门参与其中。进入21世纪初,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理论研究迎来新发展,“新公共服务理论”应运而生并逐步发展壮大。该理论主张公共文化服务应以公民需求为核心,政府需承担协调者角色,促进社会力量协同。欧洲国家比如法国和德国,通过“文化民主化”政策,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供给体系,确保文化资源覆盖不同阶层和区域。此外,日本学者提出“地域文化振兴”模式,通过社区自治组织激活地方文化资源,形成本土化服务体系。

MPA论文怎么写

3基于kano模型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质量评估体系构建

3.1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质量评估体系构建

3.1.1构建原则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质量评估体系设计的目的是基于公共文化现有的提供水平,了解公众对基本公共文化供给的满意度和期望改进方向,为政府和社会组织在政策制定和执行流程改进提供参考。要充分结合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指标模型,为避免主观臆断和不科学分析,本文在进行体系构建时需遵循以下原则:

全面性和代表性相结合的原则。由于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所提供的服务范围涉及面很广、服务内容包罗万象、服务对象为全体公民,因此在进行指标选择和体系构建时,要注重指标的全面性,选取体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共性维度。但同时由于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过于庞大,且服务质量包含人、事、物等多个层面、不同性质的要素,因此在体系构建中一定要有所取舍,评估指标要具有代表性。全面性和代表性相结合,即尽量选取包含各服务范围的代表性指标要素,充分体现各层次文化提供的质量水平。

科学性和可行性相结合的原则。体系构建要科学合理,使用servqual模型的五个维度科学涵盖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的各个方面,同时结合kano模型发掘公众满意的质量特性,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修正。在体系完善中要着重考虑相应量化指标的可执行性,相应设置应通俗易懂,避免理解误差,同时要考虑相应指标数据的可获取性和真实性。

MPA论文参考

5基于Kano模型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提升对策建议

5.1整合文化资源,增强服务动能

5.1.1整合文化资源,创新服务模式

“在南昌采茶戏工作坊发现,来学习的都是老年票友,年轻人更热衷Cosplay动漫展。传统技艺传承不能只靠博物馆陈列,南昌的传统文化资源是非常丰富,没有年轻人去喜欢、传承真的很可惜,希望有关部门可以更加重视文化传承这一块的内容,利用好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也可以在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开设快闪工作坊,用抖音挑战赛吸引更多年青群体参与进来。”

受访对象普遍认可本市具有较为丰富的文化资源,在问卷中要素2-服务资源丰富程度属于期望质量,要素15-活动具有当地特色属于必备质量,表明市民在对文化资源的特色和资源丰富度方面是有一定的追求的。文化工作者要加强对地方民俗、艺术、历史等文化资源的挖掘和保护,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库。同时做好文化资源数据库的建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历史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活动等进行数字化记录,建立全面的文化资源数据库,并通过网络平台实现文化资源的共享和互动。要素1-服务设施数量和要素4-服务环境整洁都属于有形性维度的需求,在这方面的提供上,有许多创新尝试都在突破传统的文化服务模式,例如,艾溪湖美书馆,它是利用公园内闲置的小型建筑改造的,引入了专业的文化运营团队进行运营管理,设置的公益阅读区、文创展示区、红色书房学习功能区。由于具有舒适的阅读环境、品质优良的阅读服务、丰富多样的业态体验,因此成为了很受欢迎的文化打卡地。万载县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是一个优秀案例,万载县是湘鄂赣苏区的核心区域之一,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该县特别注重加强红色资源的挖掘和保护,依托红色研学,发展民宿和农家乐等红色旅游项目成功打造了多个红色名村,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5.2扩大宣传路径,培育公众主人翁意识

5.2.1扩大社会宣传,提高公众知晓度

“要我说,宣传就得往人眼皮子底下钻,政府花大价钱在公交站牌贴的文化活动海报,根本没几个人看。反倒是跟商家合作,在奶茶被套上印活动信息或者送打折券,在小票背面印上活动的购票链接,应该会取得不错得效果。包括抖音、快手这些短视频平台,不管男女老少都刷的多,完全可以通过和网红博主合作进行宣传。”

要素17-政府及时发布有关信息属于必备质量,公众对相关信息获取的及时性和便捷性有一定的要求,服务提供者可通过专门的微博、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发布有关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的最新动态,同时也可以利用点赞和转发、评论送小礼品等功能鼓励公众参与讨论,提高宣传效果。还可以与电视台、广播、报制等传统媒体建立合作关系,通过新闻报道、专题访谈、公益广告等形式进行宣传。考虑到一些群体不太关注到线上传播方式,那么除了线上宣传方式之外,线下的传播也是非常需要重视。可以在公众场所、社区和学校举办宣传活动、设置宣传栏、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向公众普及基本公共文化的基础知识和理念,也可以通过口口相传、社区广播等方式宣传文化活动的信息。

7总结与展望

7.1论文总结

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有助于推动社会注意文化强国建设进程,为公众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文化服务和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国家整体文化水平和影响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本文以南昌市为样本案例,通过调研南昌市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水平,结合Kano模型分析法,来分析当前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现状和不足之处。通过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1、通过serqual服务质量模型,并结合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研究现状,设置了有形性、便利性、保证性、可靠性、响应性、移情性六个维度的21个问题要素,并根据kano模型分析法的要求在问卷中设置了正反问题。对六个维度收集到的数据反馈进行kano模型分析后,有形性和可靠性属于期望质量,便利性、保证性和响应性属于必备质量,而移情性属于魅力质量。对于不同属性的质量结果,服务提供者应予以不同程度的重视。

2、在对21项要素进行better-worse指数分析时,发现要素1、9、11、13、14、19均属于期望要素,落入第一象限,包括设施数量、服务需求反馈渠道、服务人员问题处理能力、活动数量和质量以及活动过程及时了解公众需求并给与帮助是公众希望文化服务提供者能够做到的,此类要素是提升满意度的重要因素。要素2、4、10、18、20、21均属于魅力要素,包括文化服务资源、服务环境、服务人员能够较为准确的了解公众所需、答复诉求以及服务过程和针对特殊群体的参与路径这些属性的有效提供是能够超出公众期望的,此类要素需要服务提供者去主动挖掘,提供充分可以提升公众的信任感。要素5、6、7、8、12、15、16、17属于必备要素,包括服务人员态度、到达服务场所便捷、周边配套设施、人工服务台设置、服务流程规范、活动具有当地特色以及政策执行到位这些要素被认为是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提供的基本属性,当需求得到满足并不会感觉特别满意,但需求得不到满足会感觉很不满意,服务提供者需要满足公众基本的需求水平。

参考文献(略)

123
限时特价,全文150.00元,获取完整文章,请点击立即购买,付款后系统自动下载

也可输入商品号自助下载

下载

微信支付

查看订单详情

输入商品号下载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