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论文哪里有?本文选取中盐集团作为案例研究对象,基于案例研究,从理论角度补充和完善了专营领域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探讨,着重分析了其改革的动因、路径与绩效,为专营类国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借鉴,也为相关部门制定改革政策提供思路。
第1章绪论
1.2文献综述
1.2.1混合所有制改革动因研究
研究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文献,主要从经济环境、企业治理结构和运营效率等视角分析国有企业实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动因,比较典型的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白永秀等(2025)认为国有企业通过不断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升了经营效率,增强了国有经济在市场经济中的活力和控制力[2]。刘滢(2022)认为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之间的机制存在摩擦和利益冲突,不利于市场经济发展,这是促进混改的外部动因[3]。Anderson(2003)指出国有企业必须承担政策性负担,在其经营过程需履行社会义务,无法把企业利益最大化放在首位,这不利于国有企业发挥在市场经济中的带动作用[4]。张辉(2016)认为国有控股企业通过混改融入市场,能在较大程度上减少政策性负担[5]。厉以宁(2014)认为混合所有制改革能降低行政干预,提升企业自主经营水平,让市场机制发挥对资源配置的最优水平[6]。Hong Yu(2019)认为国有企业的快速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市场失灵,影响国企业生存发展,而国企进行改革是维持国内经济增长的重要部分[7]。根据沈红波等(2019)的观点,国有企业实施混所改革够发挥降低企业偿债压力、刺激社会需求扩张、驱动宏观经济上行的关键作用[8]。
第3章中盐集团混改制度背景及动因分析
3.1政策制度背景
3.1.1混合所有制改革政策
我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进,始终根植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宏大背景。改革开放至今,经济体制实现了由“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性转变。针对不同时期的特征和核心问题,党和国家积极推动国有企业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部署推动了包括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内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措施。处于国民经济支柱地位的国企配合经济体制的变化进行混改,也是让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让市场经济焕发活力的积极探索与实践,也为国家发展、人民幸福保驾护航。以下从1978年起,基于时间维度,按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梳理改革历程和相应政策。
(1)公有制为主体、非公有制经济为补充阶段
改革开放初期,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企业等非公有经济成为公有制经济的有益补充。1984年,国有企业改革从“放权让利”逐步转向“股份制试点”,允许非公资本参股国有企业。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的出台标志着政府与企业之间的附属关系转变成了“代理——委托”关系,开始改变政府直接经营管理企业的体制。1989年,我国成立25家产权交易机构;1990年,沪、深证券交易所开业。这些市场为企业股份流通提供了平台,也为国企产权改革铺平了道路。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允许国企进行股份制改造;同年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明确了政府和国有企业的关系,强调政府的出资人身份。1995年,在明确出资关系基础上,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对国有企业进行“抓大放小”的战略性改组,要求国有经济“有进有退、进而有为、退而有序”。
第5章中盐集团混改绩效分析
5.1混改非财务绩效分析
5.1.1市场份额分析
目前,我国制盐行业同质化程度较高,行业竞争激烈。作为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监管的唯一盐业央企,中盐集团近年来持续整合优化盐业资源,在盐业生产领域形成了显著的规模优势。中国制盐行业的竞争格局呈现出高度分散的特征,行业内企业数量众多,但普遍规模较小、分布零散、综合实力偏弱,市场集中度整体不高,具备显著核心竞争优势的大型企业集团相对有限。
从产能规模看,中盐集团是国内最大的制盐企业,其盐产品年产能超过1000万吨。紧随其后的是苏盐井神,盐产品年产超500万吨。值得关注的是,中盐集团的盐产品产销量已位居全球第二,其中食盐产销量更是高居世界首位。在盐化工及相关多元化产品领域,中盐集团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其金属钠产能全球第一;纯碱产能国内第一、全球第二;保险粉产能位列全国第三;此外,在PVC树脂、烧碱、复合肥、有机氯等产品上,其产能也均进入全国前十行列。在盐穴资源综合利用方面,中盐集团引领行业发展,建设了国内首个盐穴储气库群,还成功投运了全球首个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展现了其在前沿技术应用上的领先实力。
5.2混改财务绩效分析
本研究构建了涵盖偿债、盈利、营运及成长四大维度的分析框架评估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财务绩效变化情况。选取2017-2024年的连续数据,纵向对比混改前后上述各项指标的变化趋势。具体则通过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衡量短期偿债风险,利用资产负债率评估长期财务稳健性;采用销售净利率作为盈利能力的核心评指标;运用存货周转率与应收账款周转率考察营运能力;以净利润增长率衡量企业成长发展潜力。此外增加横向对比,通过引入行业可比公司苏盐井神与雪天盐业作为参照,比较中盐集团与这两家同业公司在财务指标上的差异,揭示混改可能带来的影响。其中,雪天盐业2022年通过定增项目引入了包含社会资本的产业基金等投资者,进行了探索性的混改。苏盐井神母公司江苏省盐业集团则在2019年引入战略投资者完成改革,苏盐井神处于其母公司混改的框架内,间接受益。
5.2.1偿债能力分析
本部分将从短期和长期两个维度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偿债能力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存续性,并深刻影响其市场信用评级以及后续获取融资的可能性。因此,更强的偿债能力通常意味着企业未来抵御经营风险的基础更为牢固。企业较强的偿债能力是其融资实力与高效运营的重要体现。本文分别选取速动比率和流动比率评估短期偿债能力,结合资产负债率考察长期偿债能力,系统比较混改实施前后企业的偿债能力。
第6章研究结论与建议
6.2政策建议
中盐集团在进行混改后,财务业绩有了一定的提升。对此总结以下三点建议,为其他专营制度下的国有企业进行混改提供一定的参考。
第一,深化改革专营制度,积极融入市场竞争。深化专营类国企改革需把握以下关键:首要破除行政垄断,防范市场垄断,营造充分竞争环境,提升市场化水平。其次,推动其整体上市,以此拓宽优质资源获取渠道,增强国有资本收益能力。再次,深化对民营资本开放,支持非公经济进入专营领域,为社会资本腾挪更大空间。最后,改革中需维持必要政府规制,强化市场监管,保障企业间的良性竞争秩序。一方面,将专营体制改革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相互融合,适应新形势变革要求,专营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以中盐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为典型案例的研究揭示:破除专营体制的壁垒,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切入点;而积极引入混合所有制模式,则构成了推动国企改革纵深发展的核心路径与主导策略,两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还要适应与接受市场化的挑战,为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盐业专营体系,国有企业亟需深化产销环节的协同整合,构建更加完整的产业链条并提升价值链水平。同时,应着力打破区域壁垒,推动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营造良性竞争的行业生态,力争树立行业标杆。因此,未来改革的核心应聚焦于专营业务环节的深度优化与创新升级。另一方面,要走进市场,融入竞争。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另一个较大的区别在于,前者具有即时定价参考和公开交易市场,为包括国有资本在内的各类资本提供了更加便捷、公开的流动和退出渠道。上市后实现有进有出的积极流动,有助于提升资本的流动性,也有助于其他生产要素的有效流动。这也是企业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升持久竞争力的必要步骤。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