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论文哪里有?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借助固定效应回归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并对这一影响过程中的传导机制进行了分析,尽管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
第一章 绪论
第三节 创新点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丰富了数字化转型与企业ESG表现的相关研究。当前关于ESG表现的研究多是ESG责任履行给企业带来的良好的经济效果,较少有文献研究企业ESG表现的驱动类因素,因此本文将数字化转型和企业ESG表现纳入同一研究框架,以期为研究数字化转型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以及其中的可能路径提供实证依据,丰富数字化转型产生的非经济后果研究,对企业ESG表现驱动因素的相关研究提供补充。
第二,现有文献更多研究高管自信程度对ESG表现的单一关系,本文从内部视角出发,运用因子分析法根据高管个人特征构建高管自信程度的评价指标,将高管自信程度与数字化转型和企业ESG表现结合起来,研究高管自信程度在数字化转型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中的调节作用。
第三,在研究媒体关注度、绿色创新在数字化转型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中的单一中介作用的基础上,建立“数字化转型—媒体关注度—绿色创新—企业ESG表现”的链式中介模型,通过实证检验验证媒体关注度与绿色创新在数字化转型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中发挥的串联机制。
第三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第一节 理论基础
一 资源基础理论
Penrose在《企业成长理论》中指出企业其实是一个“资源集合体”,企业的成长依靠的是企业对其内部所有的资源如知识、技术等的有效利用。在此基础上1984年Wernerfelt在《企业的资源基础观》[95]首次提出资源基础理论这一概念,他提出对企业来说资源与产品就像硬币的两面,大多数产品都需要企业资源的服务,而大部分的资源都可以用于几种不同产品上。企业的资源是指一切能够展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人力、物力、设备等等事物,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内部拥有的独特的、不可模仿的那些资源与能力,企业的独特资源是企业成长发展的动力来源。此后David( 1997)指出企业需要通过持续整合、重构资源以适应外部环境变化,提升自身竞争力。Robert( 1996)指出知识是企业的核心资源,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的知识创造、整合以及应用能力。
资源基础理论视角下,企业竞争力优势的来源正是对这些企业独特的、不可流动的异质性资源的掌控。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致使企业可以获取到海量的资源,数字技术可以帮助企业在海量的资源中识别筛选对企业有效的资源,并加以整合构建适用于企业自身发展所需求的独特资源[96],在企业人力资源的助力下为企业创新提供资源基础。企业创新绩效的增加需要充足的资源支持,资源和能力不足会阻碍企业的创新发展,内部控制作为一项补充性的资源,可以通过对企业其他资源的补充与完善,有效抑制管理层的短视行为,提高企业信息披露质量,减轻企业融资约束[97],从而提升企业创新绩效。
第四章 研究设计与实证分析
第一节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由于数字化转型在2012年被IBM正式提出,考虑到企业对政策提出的反馈具有延迟性,因此本文以2013-2023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并对样本进行以下数据处理:剔除了金融行业以及研究期间ST、PT和退市的公司,剔除数据存在异常值的公司,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为避免异常值的干扰,对微观层面的数据进行了上下1%的缩尾处理。经过上述处理最终得到20262个样本数据。本文涉及的财务数据与公司治理数据均来自于国泰安数据库(CSMAR),媒体关注度以及绿色创新数据均来自中国研究数据服务平台(CNRDS),ESG评级数据来自于华证指数ESG评级数据,采用STATA16.0、SPSS27以及Excel 2021进行相关数据处理。
第二节 变量定义
一 被解释变量
借鉴谢红军和吕雪(2022)的研究,选用2013-2023年华证指数ESG评级数据作为企业ESG表现的代理变量,华证ESG评级共分为9个等级(由低到高依次为C、CC、CCC、B、BB、BBB、A、AA、AAA),按季度将企业等级从低到高依次赋值为1-9分,并计算年度平均值以衡量ESG表现。
二 解释变量
借鉴吴非等(2021)的研究,本文采用关键词出现的次数刻画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程度。以国泰安数据库中的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程度为依据,将数字化分为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及数字技术的应用五方面,对五方面词频数量加和,并对总数加一取对数来衡量数字化转型程度,降低异方差对实证结果的干扰。
三 调节变量
参考方蓓蓓(2020)[140]的研究,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建立一套高管自信程度体系以连续变量视角综合衡量自信程度,从高管自身的角度出发,以高管个人特征、投资行为、权力、胜任力等四个方面为切入点,综合衡量高管自信水平。
(一)评价指标的选取
本文的调节变量为高管自信程度,目前国内外主要通过高管持股比例、高管薪酬、盈余预测等方式来衡量高管是否存在过度自信行为,但是这类指标往往只关注到高管特征的一方面,指标过于单一,无法准确衡量高管的自信程度,缺乏全面客观性。在方蓓蓓(2020)的研究基础上,从高管的个人特征出发,结合高管的投资行为、权利以及胜任力,综合衡量高管自信程度。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第二节 对策建议
一 政府要加强政策引导,为企业提供资源支持
首先,政府应当发布政策引导企业积极开展数字化转型,制定数字化转型的总体方针,帮助企业厘清数字化转型思路,帮助中小企业有效利用各项资源,减轻企业的畏难情绪,推进整体数字化进程,发挥好国有企业的引领作用,将数字化定义为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内容,团结各部门将数字化转型从局部扩展到全面;其次,政府应持续推动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平衡各地区的经济差异,科学规划网络布局,确保各地区拥有充足的数字基础设施保障,加大对数字化转型进度缓慢地区的资金投入,鼓励企业及时抓住转型契机。最后,政府可以通过举办研讨会、峰会等方式,加强不同进度企业之间的交流。
二 政府需深化公众ESG理念认知,引导企业贯彻落实
首先,政府作为推动ESG实践的关键主体力量,需加强媒体与政府的联动,利用媒体传播政策指引,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广泛传播性,提高公众的数字化意识,同时设立相应的激励政策,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通过设立专项资金、贷款优惠等方式吸引更多投资者将资金投入到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上,为发展缓慢的企业提供充足资金保障,使用政府手段帮助企业认识到自身ESG实践给企业带来的资源支持优势,提升企业开展ESG实践的积极性。其次,加快构建统一完善的ESG评级体系,结合国内企业特点形成中国特色的评级体系,让ESG评级标准化,帮助企业及外部利益相关者能够获取到有参考价值且准确的信息。最后,拟定并优化 ESG 信息披露的相关标准,借助政府监督持续强化环境监管力度,深化企业绿色环保观念,提升企业对 ESG 表现的关注度,激励企业积极借助数字化转型来提升 ESG 表现。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