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习得性无助对青年员工“躺平”心态影响的探讨--焦虑与心理韧性的作用

  • 论文价格:150
  • 用途: 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
  • 论文字数:44585
  • 论文编号:
  • 日期:2025-10-11
  • 来源:上海论文网

管理论文哪里有?本文以青年员工为研究对象,基于挫折理论、自我决定理论以及归因理论,在对习得性无助、焦虑、躺平以及心理韧性四个构念进行文献梳理和综述的基础上,构建习得性无助对青年员工躺平的影响研究模型。

第1章绪论

1.3创新之处

(1)本文针对性的研究躺平现象发生较为常见的群体。以往的研究在选择研究对象时,往往过于宽泛,选择了一些不具有明显“躺平”倾向的人群,造成外部信效度较低的情况。本文将研究对象锁定为青年员工群体,作为为组织提供持续发展和不竭动力的中坚力量,青年员工往往有丰富的基础知识以及尚不成熟的心智,初入职场时对新知识与新技术都需要进行不断学习,是最有可能产生习得性无助以及躺平的群体。选择青年员工作为研究对象,更符合青年员工习得性无助对躺平心态的影响这一研究主题,不仅是习得性无助相关研究中对于研究对象的一次创新,更具有十足的实践意义。

(2)本文通过青年员工个体的角度研究习得性无助对躺平的影响机制。在对躺平的现有相关研究中,研究多数从社会经济环境角度出发,鲜有学者从个体的视角进行实证研究,而个体与组织关系在管理实践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个体的工作实践会对组织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本研究将个体层面的习得性无助引入假设模型中,探究其与躺平之间的关系,丰富了当前有关躺平的实证性研究,为发现青年员工的习得性无助对躺平的影响提供了新研究视角。

(3)本文为组织解决躺平现象提供了新的思路。近年来,躺平逐渐成为一个较为热门的话题,躺平的现象大多发生在组织当中,躺平现象不仅会损害组织的健康善发展,同时也会在社会中营造一种不良氛围。本研究为组织解决青年员工躺平的现象提供了全新的思路,让组织能够有针对性的对组织内部躺平的现象,利用相对应的政策,营造健康的工作氛围,与青年员工共同解决躺平现象,从而促进组织的良性发展。

管理论文怎么写

第3章研究假设与理论模型

3.1相关概念界定

3.1.1青年员工

本研究聚焦于青年员工群体,旨在深入探究其在职场中的心理状态及行为模式。基于对青年员工相关文献的细致梳理与总结,本文对青年员工进行了明确界定:青年员工指的是那些刚刚步入职场不久,正处于学习和掌握工作技能阶段的在职企业员工。具体而言,这一群体的定义标准为工作年限12年及以下,且年龄在34岁以下的在职青年。与经验更丰富的非青年员工相比,青年员工往往缺乏相应的职场实践经验,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熟悉各自的工作职责、融入组织文化,并在此过程中逐步积累经验。为明确青年员工与非青年员工的差异,本研究将非青年员工员工定义为工作年限在12年以上,年龄在35岁-50岁之间的在职员工,这个群体往往有着丰富的职场阅历与工作经历,且离退休还有很长一段时间,适合与青年员工做差异化研究。

青年员工具有独特的心理特质和需求,他们对于自身的工作学习进展和成长机会尤为敏感。面对职场的挑战和压力,青年员工可能会展现出与他们的经验、心理韧性以及对职业发展期望值不同的反应和适应策略。因此,理解这一群体的特定需求和心理状态,对于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促进员工的个人成长以及维护组织的整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第5章实证分析与假设性检验

5.1描述性统计分析

为确保研究的广泛性和准确性,本研究采用了网络平台问卷星进行问卷的发放与回收,并通过社交媒体如微信、QQ等渠道向朋友和同学传播,进一步扩大了问卷的覆盖范围。目标调查对象为各行业的青年员工,最终收回370份问卷。经过筛选,剔除了反应一致和明显无效的问卷后,收集到了305份有效问卷。为了深入探讨青年员工与非青年员工在关键变量上的差异,我们也向非青年员工发放了266份问卷,最后回收并筛选出203份有效问卷。本研究将筛选不符合以下两点之一的数据进行下一步的数据分析:(1)填写时间过快或过慢的问卷。(2)出现相同规律填写的多份问卷。最终,青年员工有效问卷的回收率为82.43%,而非青年员工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76.31%。

在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方面,本研究运用SPSS26.0软件对305份青年员工样本数据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样本分布情况如下:在305份样本中,男性员工154人,女性员工151人,性别比例接近,分别占50.49%和49.51%。在工作年限方面,4-6年工作经验的员工人数最多,占总样本的39.02%,反映了服务行业中青年人员的高比例。教育背景上,拥有本科学历的调查对象占57.38%,而硕士及以上学历者占比为17.05%,显示了受访者较高的教育水平。从婚姻状况来看,已婚人群占据了68.85%,这可能反映了调查对象的年龄分布。在从事行业的分布上,服务业的员工比例最高,达到17.70%,这可能说明服务业是青年员工的主要就业领域。具体如表5.1

管理论文参考

5.2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本研究在发放问卷时,通过匿名填写以及设置反向题目的方式从程序上控制共同方法偏差(周浩,龙立荣,2004)。同时,利用Harman单因素检验方法来对共同方法偏差进行检验,结果显示,未旋转的因素分析共析出4个特征根大于1的公因子,其中最大因子方差解释率为25.34%,说明本文数据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问题[107]。进一步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对所有的自评项目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结果显示模型拟合度很差GFI=0.23、RMR=0.359、CFI=0.456、NFI=0.57、AGFI=0.176,所以不存在严重共同方法偏差问题。

管理论文怎么写

第6章研究结论与展望

6.2对策建议

在第4章和第5章的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论文从组织和青年员工的双重角度出发,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希望能为提高青年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减弱青年员工工日益增长的“躺平”心态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1)组织视角的建议

建立共享学习平台。习得性无助会让青年员工“躺平”,从而使组织收益下降,减少其习得性无助感,有助于促进组织的长远发展,促进组织的良性发展。青年员工往往缺乏丰富的工作经验,因此他们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用在学习新的技术与知识上。组织应当看到非青年员工较青年员工有更丰富的工作经验,以及更高的心理韧性,组织可以利用工作时间以及工作时间之余,让非青年员工能够带动青年员工进行学习,减少青年员工学习的障碍,提升其技能水平,减少青年员工的习得性无助感。同时,青年员工较非青年员工往往有完善的基础知识架构,组织可以建立学习共享平台,让组织内成员都能树立终身学习的思维,共同推进组织内部习得性无助感的减少。

完善青年员工培训体系。首先,组织要了解青年员工的培训需求,针对青年员工的诉求,可以通过员工反馈、入职培训表现等方式进行需求分析,确定培训的重点和方向。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应该涵盖基础技能、专业知识、沟通能力、领导力等方面,以满足青年员工不同阶段的成长需求。青年员工通常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因此可以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如内部培训课程、外部培训机会,以满足不同员工的学习偏好和需求。同时,为青年员工提供定期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建立有效的培训成效跟踪机制,定期评估青年员工的学习成果和应用能力,确保培训的实际效果符合预期目标,并及时调整培训策略和方向。

参考文献(略)

123
限时特价,全文150.00元,获取完整文章,请点击立即购买,付款后系统自动下载

也可输入商品号自助下载

下载

微信支付

查看订单详情

输入商品号下载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