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进口竞争、制造业服务化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
  • 论文字数:33522
  • 论文编号:
  • 日期:2025-07-25
  • 来源:上海论文网

国际贸易论文哪里有?本文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采用了Wind数据库、WITS数据库、ICIO数据库及《中国工业统计年鉴》等多个数据库进行匹配,从企业层面探究了进口竞争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在机制检验中选取了专业化分工、市场集中度和创新三个中介变量。

1绪论

1.3.1可能的创新点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有以下几点。

第一,研究视角的创新。现有实证研究大多采用行业数据,本文关注于微观企业视角,利用UN Comtrade数据库、WITS数据库、ICIO数据库、Wind数据库、各类统计年鉴和手工整理的各企业年报数据,将行业层面数据与企业数据进行匹配,得到微观样本数据。另外,对进口竞争的研究大多集中在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前后,对近些年尤其是金融危机之后年份的研究不足,本文从2008年之后年份的视角出发,以期得到新的研究结论。

第二,研究方法的创新。本文创新性地分析了进口竞争、制造业服务化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三者关系的作用机制,并构建了进口竞争与制造业服务化交互项的计量模型,通过实证分析证明三者之间的调节关系,拓展了研究方向。

第三,研究观点的创新。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本文发现进口竞争正向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口竞争带来的资源再配置效应会提高企业生产率,而市场选择和创新在该模型中具有遮掩效应,创新的影响很小,市场选择在长期会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另外,本文发现服务化起到了正向调节作用,服务化水平越高,进口竞争对生产率的提升作用越大,丰富了进口竞争、制造业服务化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关系的相关研究。

3进口竞争、全要素生产率和服务化水平的现状分析

3.1中国进口贸易现状

贸易自由化是全球发展趋势,各国会根据自身经济发展水平和国家战略选择开放贸易自由程度。图3.1是美国传统基金会发布的全球经济自由度指数中关于贸易自由度的部分,该指数是由各国的总关税水平赋值排序得到。挑选出中国、美国、日本、印度、越南和韩国六个国家1995—2022年的贸易自由度指数,由图可知,发达国家美国、日本和韩国的贸易自由化程度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我国与印度、越南的贸易开放趋势相似,而越南的开放起点相对较高。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的贸易自由度基本维持在70%的水平上下,而印度与越南继续提升贸易开放水平。需要注意的是,自2019年新冠疫情以来,美国和日本的贸易自由度开始降低,这也是自1995年以来两个国家首次出现大幅下降,说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国为了应对经济的持续低迷开始提高贸易壁垒。

下面来观察我国的具体贸易数据。图3.2是我国2000年至2023年共24年的进口额、出口额和进出口总额数据,可以看到,我国的进口额、出口额和进出口总额呈逐年上升趋势,进出口差额也在逐年递增,进口额小于出口额且差距逐年拉大。我国的贸易快速发展是在2001年加入WTO之后,直至2023年贸易总额达到41.76万亿元,进口额为17.98万亿元,进口占比为43%,说明我国还是实施出口导向型外贸政策,但随着贸易自由化开放力度加大,进口贸易也将发挥出重要作用。

5实证分析

5.1模型设计与数据来源

5.1.1数据说明及描述性统计

(1)数据来源与说明

本文样本数据来自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在剔除了ST、*ST、PT、非制造业企业、数据缺失较多,以及在观测期间企业名称和主营业务变更的企业后,共得到619家制造企业的7428个样本数据,企业具体相关数据来自Wind数据库企业财务“三表”及各企业年报。核心解释变量进口的产品关税数据来自WITS数据库。调节变量服务化数据来自OECD的ICIO数据库,由于该数据库只更新到2020年,故本文样本期间为2009—2020年。由于本文选取的数据有多个分类指标,在行业划分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合并。具体来说,进出口贸易数据的分类标准是Brand(t2017)提供的HS2002与CIC2002的转换表,通过利用联合国贸易统计局提供的HS编码中2002年、2007年、2012年和2017年不同版本的转换表,可以得到不同年份HS编码与CIC2002的对应关系,所以本文使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02)与ICIO表中的ISIC Rev4分类标准进行手工匹配,得到了食品饮料、纺织服装、轻工制造、化工、非金属矿制品业、基本金属、金属制品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力设备、机械设备、运输设备和其他制造业共十二个制造业行业。

国际贸易论文参考

5.2进口竞争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结果分析

5.2.1基准检验

表5.4展示了我国进口竞争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基准检验结果。其中,列(1)未加入控制变量,没有控制个体和时间固定效应,进口竞争的回归系数为3.9090,在1%的水平下显著为正,说明进口竞争显著提高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列(2)加入了时间和个体效应,可以看到其回归系数为2.4235,显著为正,列(3)加入了控制变量但未控制固定效应,回归系数为0.9531,显著为正。列(4)为加入了控制变量和个体、时间固定的总效应,回归系数为0.7829,显著为正。总体来看,列(1)至列(4)中进口竞争加剧都提升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且在统计上显著,假设1成立。在控制变量方面,非国有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要高于国有企业,凸显了国企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劣势,企业规模越大、人力资本越高、融资约束越小、政府补贴越少都会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与预期符合。吕越等(2017)、李焕杰和张远(2021)的文章中控制变量估计结果与本文基本一致。关于企业的要素密集度影响系数为负,可能与人口红利消失导致劳动力短缺、人与机器的协调程度降低等因素有关(蔡昉,2013),企业要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以改变要素密集度的负向作用。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年龄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为负向显著,即企业成立时间越久,生产率越低,这可能是因为随着企业年龄的增加,企业积累实践经验虽有助于预测项目决策和结果,但可能导致企业倾向于选择稳健且符合自身发展的投资计划,这种倾向可能不利于企业的长期成长和创新(Evans,1987)。

国际贸易论文怎么写

6结论与政策建议

6.2政策建议

自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再加上近几年的新冠疫情冲击,各国经济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放缓,出现了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现象。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一直秉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面对新的国际环境,继续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对我国制造业企业带来怎样的影响,企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是重要问题。本文结论发现,在全球化背景下,进口产品贸易的持续深入有利于我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且服务化能正向调节这一作用机制,对此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6.2.1进一步扩大进口市场,改善市场竞争环境

自加入WTO以来,我国各行业的关税水平逐渐降低,但从总体来看,我国关税水平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偏低,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偏高。本文研究发现,进口竞争程度的加深有利于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因此我国应该发挥好进博会、服贸会等重要展会平台的作用,通过进一步扩大进口市场,改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贸易公平发展,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另外,我国应该进一步降低高质量、高技术中间品的进口关税,积极引进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进口产品,促进本土企业专业化分工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加快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对国内劳动密集型产品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以促进此类企业的转型升级。

6.2.2加大服务投入力度,推进企业服务化转型

本文研究发现服务化能正向调节进口竞争带来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不管是生产性服务、生活性服务还是国内服务的投入都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尽管国外服务投入不具有调节作用,但也会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因此,我国制造业企业要加大服务投入力度,积极进行服务化转型,通过塑造差异化竞争优势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首先,企业要提升如研发、电子信息、电子商务、专业化技术等高技术服务投入,并拓宽国外服务进口渠道,不仅从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位置相近的国家引入服务,更要加大发达国家的高技术服务投入力度,学习国外先进的现代化服务,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生产高质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以提高竞争力。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