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基于Donabedian结构-过程-结果模式的小儿肺炎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构建及推广

  • 论文价格:150
  • 用途: 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
  • 论文字数:46525
  • 论文编号:
  • 日期:2025-07-20
  • 来源:上海论文网

护理论文哪里有?本研究基于小儿肺炎护理现状,以小儿肺炎护理质量管理为需求,以Donabedian的“结构-过程-结果”为理论框架,通过文献回顾、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综合了各位函询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从指标的科学性、可靠性及实用性几个方面进行考虑,构建了小儿肺炎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

第一章前言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儿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国外研究现状

随着专科疾病的发展,专科疾病护理质量管理要求不断提升,国外学者将护理质量研究对象逐渐过渡到一个病区或是一个科室[19],以使所构建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更具临床实用性。美国医疗健康研究与质量管理机构(AHRQ)[20]提出了13项儿科护理敏感指标,如意外伤害、中心静脉相关血流感染、输血反应等和3项新生儿指标,分别是新生儿死亡、新生儿血流感染以及新生儿医源性气胸。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21]通过“南丁格尔测量”(Nightingale Metrics)项目,确定了NICU母乳管理、PICU镇静评分两项指标具有专科特异性。Amatt[22]通过文献回顾得出对护士敏感的指标包括压疮、院内感染、医院获得性感染、外周静脉浸润、抢救失败和人员配备水平。Welander等[23]比较PICU和CICU的11项敏感指标,发现4项敏感指标对护理质量影响较大,分别是死亡率、ICU住院时间、中心静脉相关血流感染率、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率。2006年,Lacey等[24]通过文献检索、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和预实验,确定了外周静脉外渗和疼痛管理两项儿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并对效度、敏感度、信度和可行性等方面进行了验证。2011年,澳大利亚Wilson等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后筛选出57项儿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只有12项指标的可行性≥75%,如给药错误发生率、整体护理满意度等;有7项指标与ANA相符,如疼痛、外周静脉输液外渗、中心静脉相关性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另外42项指标的信度及可行性都有待进一步验证。芬兰研究者Pelander等[25]利用住院患儿护理质量量表(child care quality at hospital,CCQH)进行调查研究,提出49项敏感指标,如护士给予患儿鼓励,安慰,支持,考虑患儿意见等。Sullivan等[26]使用了与经典德尔菲法相交的多阶段顺序混合方法,构建了儿科肿瘤护理敏感指标,包含了10个护理敏感指标,除了姑息治疗和临终关怀只可以衡量,其余指标均由较好的可操作性。在中东一所三级医院的儿科开展了一项质量改进(QI)项目,发现高学历护士的比例每增加10%,患儿死亡率和抢救失败的风险就会降低5%[27]。由国外研究现状可知,国外儿科护理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已经比较成熟和专业化,但对于小儿呼吸系统专科疾病方面的研究还较少。

3研究方案

3.1组建研究小组

研究小组由6名成员组成,均为呼吸科护士,其中护士长1名,呼吸专科护士1名,主管护师4名,护士长和专科护士负责敏感指标培训、每月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实施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余4名护士负责指导科室护士按要求进行护理方案的实施,并每周检查指标数据的收集情况并汇总。

小组成员的纳入标准为:(1)本科及以上学历;(2)儿童呼吸科工作经验≧5年;(3)非进修或者轮转护士;(4)具有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并能全程参与本次研究。

4结果

4.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200例,对照组100例中,男63例,女37例,年龄为(4.41±0.91)岁,按照《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评定标准评定为轻症肺炎75例,重症肺炎25例,住院时间为(6.12±0.77)天;实验组100例中,男52例,女48例,年龄为(4.88±0.99)岁,按照《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评定标准评定为轻症肺炎72例,重症肺炎28例,住院时间为(5.82±0.85)天;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病情轻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3-5。

护理论文参考

4.2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对两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实验组应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3-6。

护理论文怎么写

第五章结论

2研究创新性

(1)本研究所构建的小儿肺炎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具有较强的专科特色。该指标体系以小儿肺炎的疾病特点、护理难点、管理重点为依据,如病情变化快、不良事件高发、患儿满意度较低等,重点关注小儿肺炎住院期间的重点环节、风险点、患儿及家长期望等,更加贴合临床实际,使护理管理人员和临床护理人员能更好的进行临床护理质量评价。

(2)优化完善小儿肺炎护理程序。基于小儿肺炎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框架不断完善了小儿肺炎护理程序,包括“入院评估--病情观察--预防交叉感染--治疗处置--健康教育”等五个方面的护理程序,能直观且具体的指导临床护理实践,并且随着敏感指标数据的变化,不断优化完善小儿肺炎护理程序。

(3)本次研究中在构建敏感指标的基础上进行了临床实证研究,对指标的敏感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进行了验证,通过实证研究及时发现了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略)

123
限时特价,全文150.00元,获取完整文章,请点击立即购买,付款后系统自动下载

也可输入商品号自助下载

下载

微信支付

查看订单详情

输入商品号下载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