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文哪里有?本研究从学生和教师两个角度对国际理解教育的实施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更全面地探究国际理解教育实施中的问题;随后进一步在英语课堂上进行了实践,通过评价与访谈获得学生的反馈意见。
第一章文献综述
第一节相关概念
本节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国际理解教育”的概念界定以及“国际理解教育与相关概念辨析”。
一、国际理解教育
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于1946年首次提出,是世界各国在国际社会组织的倡导下,以国际理解为理念所开展的教育活动。其目的在于深化各国间的相互理解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面临的挑战;同时使每个人通过更深入地认识世界来增进自我认知与对他人的理解,从而共同构建更加和谐的世界。
美国在1948年发表的《美国学校中的国际理解教育》报告书指出国际理解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培养追求和平的精神,尊重人权的态度,理解他国民族,培养国际合作的态度。以培育“良好的美国市民”为直接目标。
我国学者认为国际理解教育是立足本国,培养学生作为全球、国家、社会、自然之一员的责任感的教育,培养学生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世界文化的包容态度。
基于现有研究成果,本研究对国际理解教育的概念做出如下界定:国际理解教育是在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加强对多元文化的认知与尊重,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活动,旨在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引导其关注全球性议题,促进人际间的相互尊重与理解,培养具备全球意识和国际责任感的新时代公民。
第三章研究设计
第一节研究思路
本研究以外研2019版高中英语教科书为分析载体,分析如何通过英语教材促进高中阶段的国际理解教育,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通过相关文献梳理,掌握当前国内外国际理解教育研究的现状。第二,分析外研社2019版英语七册教材,归纳得出教材中国际理解教育相关的内容,包括内容分类、分布及呈现三部分。第三,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融入国际理解教育内容的现状,发现国际理解教育在实施中的问题。第四,根据教材分析,进行教学设计,开展教学实践,探究国际理解教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策略。
第五章高中英语教学国际理解教育的实施现状调查
第一节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
本研究结合实习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高中英语教材国际理解教育调查问卷》,分为学生篇和教师篇两套调查问卷,两套问卷均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其中,教师问卷主要调查教师对于高中英语教材中国际理解教育内容的评价以及高中英语课程国际理解教育实施现状。学生问卷主要调查学生对国际理解教育的认识和学生对国际理解教育实施情况的态度。
一、教师问卷分析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对陕西省某汉中市某高中的13名英语教师发放问卷,回收13份有效问卷。教师问卷共设计了16道题目,前7题为单项选择题,其余为多项选择题,详见附录一。其中,前7题是关于教师对于高中英语教材中国际理解教育内容的评价,后6题是关于高中英语课程国际理解教育实施现状。
(一)信效度分析
本研究使用SPSSAU对本问卷的量表部分进行了信度和效度的分析。信度与效度分别如表5-1和表5-2所示。
第二节实践教学实施过程
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并渗透国际理解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教育过程,它要求教育者不仅关注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理解国际议题、文化多样性以及全球视角下的联结。通过深度解读教材,教育者可以识别出教材中的关键主题和议题,进而关联到当前的全球背景和问题。这有助于将学生的视线从课堂扩展到更广阔的国际舞台,让他们意识到英语不仅是一种语言工具,更是理解和参与国际事务的桥梁。以下是两个国际理解教育教学案例。
由于本研究基于新课程标准,因此结合新课标的四个学科核心素养设计教学目标,结合英语学习活动观设计教学活动。教学材料分别选自外研社2019版高中英语必修一第六单元的课文Longji Rice Terraces和必修二第一单元的课文A Child of Two Cuisines。
一、教学案例一
教学实践包括三个步骤,首先是基于新课标的国际理解教育教学步骤,其次是教学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和互评,最后进行教学反思。
(一)教学分析
教学分析包括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外研社2019版高中英语必修一第六单元,题目是Longji Rice Terraces,这篇说明文介绍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龙脊梯田,描绘了梯田在不同季节展现的别样风光,叙述了当地少数民族如何借助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地建造梯田,并揭示了梯田的运作原理。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学生们不仅能够领略到人类对自然的合理利用,更能深切感受到当地人民与自然间的和谐共存之道,进而增强学生尊重自然的意识,加深对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理解与认识。
(2)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阅读内容适用于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可以用英语进行基本的表达和交流,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较高,发言积极,并且能够踊跃参与课堂互动,但受限于知识储备和阅读能力,大多数学生的英语水平处于中等阶段,他们在面对复杂的阅读材料时会感到吃力。
结论
第一节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本研究是对教材和教学开展的研究,故而本节将从高中英语教材国际理解教育内容、国际理解教育融入高中英语课堂的教学策略以及提升教师国际理解素养的策略进行阐述。
一、高中英语教材国际理解教育内容分析总结
(一)主题多样,呈现方式丰富
外研社2019版高中英语的七册教材涵盖了自然与环境、地理与历史、文化与风俗、等丰富多样的主题。必修与选择性必修教材中的国际理解教育内容比例分布合理,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世界的整体认知,形成初步的国际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不仅能够深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知识和价值观,还能够培养自己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以多种形式呈现,旨在以生动、多样化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纳不同知识。其中,课文作为最主要的呈现方式,数量最多,内容丰富。这些课文往往以故事、说明或叙述的形式,将国际理解教育融入其中,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触到国际知识。除了课文外,其他呈现方式如导入、语法、词汇、听说、活动、课后反思和项目实践等也丰富多样,这些呈现方式各有特色,共同构成了外研社版教材的国际理解教育内容体系。
(二)全面性不足
在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分布中,国际议题占据了显著的地位,其比例高达50%,这充分表明了英语教材对于全球热点问题和国际事务的重视。国际文化维度紧随其后,占据了41%的比例,这也体现了文化多样性和跨文化交流在国际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然而,相比之下,国际关联维度的比例显得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材在全面覆盖国际理解教育各个维度上分布不匀,为了更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有必要在教材中增加国际关联维度的内容。关于国际关联维度下的主题,教材在主题分布上较为关注环境、文化和科技、国际交流、历史和地理实际问题,有关国际组织、国家角色的内容较少,可以适当增加。这样英语教材可以更加全面地覆盖国际理解教育的各个方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国际理解教育,让他们成长为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责任感的人。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