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代写金融论文选题:家庭金融健康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探讨

  • 论文价格:150
  • 用途: 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
  • 论文字数:43525
  • 论文编号:
  • 日期:2025-08-18
  • 来源:上海论文网

金融论文哪里有?笔者根据我国家庭金融健康与居民消费结构的发展现状,结合本文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所得出的研究结论,家庭金融健康水平在增加居民总消费和提升消费结构上具备优越性。同时,通过提升居民收入质量、提高金融知识水平和深化数字金融服务,家庭金融健康对居民消费结构促进效应进一步提升。

第一章 绪论

1.3文献综述

1.3.1关于家庭金融健康的相关研究

(1)关于家庭金融健康定义的研究

金融健康这一概念近年来在各国政府、金融机构和学术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其定义仍未达成共识。随着研究的深入,金融健康的内涵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一方面,部分学者倾向于将金融健康与金融或经济福祉的概念视作具有密切关联性,另一方面,也有学者认为评估个体对自身金融状况的主观感受,可以用金融满意度来衡量。因此,金融健康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定义。在狭义上,金融健康被界定为个体具备维持当前生活水准及未来预期生活状态的能力,能够切身体会到财务自由,以及维持这种状态的金融韧性(Kempson et al. 2017; Brüggen et al. 2017)。其中,主观感知方面的财务健康主要包括对现金管理、信贷管理、收入充足性、个人理财管理和消费者购物技能的感知,主要是对个人理财的主观评估(Joo 1998)。个人的主观金融健康受其财务状况、家庭关系质量、精神健康状况、性别和年龄的影响(Ahamed 2024)。在广义的定义下,个人金融健康是一种综合性的、多维度的概念,它不仅包含了个人财务满意度、客观财务状态、财务态度和主观感知(Joo 2008),还涉及到财务知识水平、财务行为习惯、财务压力以及财务控制能力,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就是家庭金融福祉(Mahdzan et al. 2019)。总的来说,狭义和广义的概念都是消费者财务状况的关键性预测指标。本文依据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CAFI)于2019年首次提出的定义进行分析,将家庭金融健康定义为,在家庭范围内,家庭成员能否基于生活安排与收益预期,利用相关金融工具和采取适当金融行为,以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实现家庭资产配置效益最大化的活动过程。

第三章 家庭金融健康和居民消费结构现状

3.1家庭金融健康现状

3.1.1家庭金融健康指标构建

(1)指标选取:本文依据CHFS 2015、2017及2019年度的调查数据,从五个维度综合评估家庭金融健康水平。具体而言,采用了家庭收支比率、资产负债率、家庭意外保险参保率、养老保险参保率以及对未来家庭财务状况的信心程度这五项关键指标,构建了家庭金融健康指数的全面评价体系。

(2)指标构建方法:目前,家庭金融健康水平的衡量标准尚未统一。本文参考了刘佩与孙立娟(2021年)等人的研究方法,设计并构建了家庭金融健康指数,其涵盖“日常收支管理、负债水平管理、流动资金管理、意外保障管理、未来规划管理”五个维度,各维度采用双界限法赋分。金融健康的标准有一些基本的理解,例如支出不超过收入,投资不超过净资产,计算每个指标的最高分100分和最低分0分的基础,均采用100分制,60分为及格。在本文中,家庭金融健康指标将按100分制计算,60分是最低分,100分是最高分,阈值相当于60分。

第五章 家庭金融健康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机制研究

5.2基于收入质量的调节效应检验

家庭金融健康是衡量家庭经济韧性的核心指标,在债务管理、储蓄能力和风险对冲能力的提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对收入的稳定性、充足性和可持续性具备强大功能,从而有利于通过收入质量的提升,进而促进消费,优化消费结构。按照上述思路本文引入家庭金融健康和收入质量的交乘项,结果见表5-1。在消费结构方面,收入质量和家庭金融健康的交乘项与生存型消费结构在1%水平上呈现负向显著,同时,交乘项与发展型消费和享受型消费结构分别在10%和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为正。这说明家庭金融健康水平对居民消费结构的促进作用会随着收入质量提高而提高。因为收入质量的提升,尤其是收入的充足性和稳定性增强,使得居民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用于消费。王湘红等(2022)认为,家庭消费受到不同收入来源结构的显著差异化影响,相较于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展现出更高的边际消费倾向。这表明收入质量的提升能够促进消费结构的优化。换言之,家庭金融健康的效用在收入质量较高时促进效应更强。据此,收入质量的提升,可以显著增强家庭金融健康对居民消费结构的促进效应,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实证结果支持了假说H2。

金融论文参考

5.3基于金融知识的调节效应检验

家庭金融健康水平在不断提升的过程中,不断接触债务、储蓄、投资等金融活动,并且会学习到相关理财产品、信贷工具和风险对冲策略,从而倒逼金融知识积累。因此,户主在实践学习、工具使用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不断完善金融知识,而金融知识的深化又通过理性决策、工具创新和风险缓冲来强化消费结构升级效应。按照上述思路本文引入家庭金融健康和金融知识的交乘项,结果见表5-2。可以看出,在总消费水平上,金融知识与家庭金融健康的交乘项与总消费在1%的统计水平上呈现正向显著,在发展型消费结构和享受型消费结构上,金融知识与家庭金融健康的交乘项分别在5%的统计水平上和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为正。这标志家庭金融健康水平对居民消费结构的提高作用随着金融知识的完善而提高。换言之,家庭金融健康的效用在金融知识较完善时更强。原因可能是,金融知识水平较高的家庭可以更准确地评估风险,减少对不确定性的过度担忧,根据预防性储蓄理论,居民为应对未来不确定性因素,倾向于增加储蓄,相应减少消费。然而,金融知识水平较高的家庭能够更有效地管理风险,从而降低预防性储蓄的动机,释放更多资金用于消费升级。同时,金融知识水平高也可以优化跨期消费决策,做出更合理的消费和投资决策,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据此,完善金融知识,可以显著增强家庭金融健康对居民消费结构的促进效应,实现消费结构升级,实证结果支持了假说H3。

金融论文怎么写

第六章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6.2政策建议

根据我国家庭金融健康与居民消费结构的发展现状,结合本文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所得出的研究结论,家庭金融健康水平在增加居民总消费和提升消费结构上具备优越性。同时,通过提升居民收入质量、提高金融知识水平和深化数字金融服务,家庭金融健康对居民消费结构促进效应进一步提升。基于此,本文为促进我国居民消费增长和实现消费结构向更高层次优化升级,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6.2.1全面提升家庭金融健康水平

引导居民接受金融健康概念,不断释放消费潜力。根据前文不同家庭和不同户主金融健康现状的结果可知,不同家庭及户主的金融健康状况差异显著,因此需采取针对性措施优化个人与家庭的财务管理能力。首先,加强流动资金管理,确保家庭在应对日常开支和短期需求时保持财务灵活性。其次,合理规划债务,避免过度借贷带来的财务风险,同时建立家庭应急资金,以应对突发事件,增强家庭的经济安全感。此外,完善意外保障管理,通过保险等工具降低潜在风险对家庭财务的冲击。这些措施不仅能提升家庭的财务稳定性,还能增强其风险抵御能力,从而促进理性消费和消费结构的升级。随着居民金融健康意识的提升,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具有长期价值和可持续性的消费模式,这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消费结构的优化。这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和谐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6.2.2协同驱动居民消费结构优化

(一)提高居民收入质量

(1)盘活生产要素,优化居民收入结构。根据前文实证结论可知,收入质量的提升能够显著增强家庭金融健康对居民消费结构的促进作用,为提高居民收入质量并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对于居民个人,应重视收入的质量属性,通过提升自身知识水平,增强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并通过技能培训提升知识性收入的溢价能力,利用数字平台拓展副业以增强收入充足性,配置“应急储蓄+低风险投资”组合来优化收入的稳定性与结构性,同时减少高息负债以降低财务成本,进一步提升家庭的金融健康水平,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2)政策支持拓宽居民收入来源。政府应从政策层面提供支持,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通过加大基础教育经费投入,开展技术培训,为居民提供就业信息服务与指导,帮助居民拓宽收入来源,提升家庭总收入水平。例如,开发零工经济收入波动补偿保险,利用智能储蓄工具保障收入稳定性,依托大数据定制低门槛理财方案,逐步丰富收入来源,激活结构性收入,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同时,政府应给予税收优惠与政策补贴,鼓励企业吸纳就业,支持居民创业,降低居民的收入成本。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居民收入质量“五维优化”,推动家庭金融健康与消费向智能服务和健康文化等领域升级,减少预防性储蓄,进而促进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略)

123
限时特价,全文150.00元,获取完整文章,请点击立即购买,付款后系统自动下载

也可输入商品号自助下载

下载

微信支付

查看订单详情

输入商品号下载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