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临床疗效毕业论文摘要范文参考「优选参考」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论文摘要 Abstract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
  • 论文字数:3600
  • 论文编号:
  • 日期:2025-11-18
  • 来源:上海论文网

临床疗效毕业论文摘要范文怎么写?论文摘要是论文写作中比较重要重要的部分,可以使读者快速地了解到你课题的研究核心,所以比较考验学生对论文的核心把握。本文为大家提供了5例临床疗效论文摘要范文,可以多参考学习一下。

论文摘要怎么写模板一:直肠黏膜瓣推移术与二期挂线瘘管切开术治疗马蹄形肛瘘的临床疗效比较:一项回顾性研究

研究背景二期挂线瘘管切开术(Two-stage seton fistulotomy,TSSF)是目前治疗马蹄形肛瘘等复杂性肛瘘的主要术式之一,但其挂线切开括约肌有导致肛门失禁等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包括“直肠黏膜瓣推移术(Endorectal advancement flap,ERA F)”、“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gation of intersphincteric fistula,LIFT)”、“视频辅助肛瘘治疗术(Video-assisted anal fistula treatment,VAAFT)”等保留括约肌功能的手术的开展,有望改善这一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然而这方面的证据仍然不足。研究目的1、比较直肠黏膜瓣推移术(ERAF)与二期挂线瘘管切开术(TSSF)治疗马蹄形肛瘘的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2、分析进行直肠黏膜瓣推移术(ERAF)的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研究方法这是一项回顾性、多中心队列研究,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期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和西安大兴医院两家三级甲等医院进行,以该期间完成ERAF或TSSF的腺源性马蹄形肛瘘的成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复杂性肛瘘管理代码来识别患者。经过筛选后共纳入102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由2名有着十年以上肛瘘手术经验的结直肠外科医生中的1名进行手术。在病案资料、病历系统中搜索患者的人口统计学信息和临床数据。通过门诊、电话和微信随访获得患者的治愈或复发情况,填写肛门失禁评分量表(Wexner)、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手术的满意程度等。主要结果是初始治愈率,次要结果包括总体成功率、手术相关情况(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肛门功能情况、术后住院时间、复发时间、住院治疗总费用、手术费用和手术满意程度,直肠黏膜瓣推移术的复发危险因素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符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Median(IQR)或Median(range)表示,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X~2检验或Fisher确切检验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分析。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时为了减少错误排除影响因素的概率,取p<0.10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两组间复发时间,Bonferroni法比较亚组间并发症发生率。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纳入了102例患者,其中ERAF组25例,TSSF组77例。1名外科医生完成了68.0%的ERAF病例。另1名外科医生完成了32.0%的ERAF病例和100.0%的TSSF。初始治愈率分别为80.0%和80.5%(p=1.000;ERAF对比TSSF),总体成功率分别为92.0%和80.5%(p=0.230)。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4.0%和70.1%(p=0.018),术后疼痛发生率28.0%和54.5%(p=0.021),术后第1天中位V AS疼痛评分分别为0(0-2.5)和2.0(0-5.0)(p=0.007),中位手术时长(分钟)分别为105.0(55.0-145.0)和46.0(32.5-63.5)(p<0.001),中位术后住院时间(天)分别为24.0(6.5-29.0)和5.0(4.0-6.0)(p<0.001),中位住院治疗总费用(元)分别为23125.5(17512.3-25018.5)和26710.1(21766.3-33464.3)(p=0.014),中位手术费用(元)分别为3266.0(2192.0-3826.0)和4930.0(2755.0-6028.5)(p<0.001),以上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暂时性肛门失禁率分别为12.0%和16.9%,p=0.75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RAF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OR=0.31(95%CI,0.12-0.82),p=0.018)。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RAF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包括Parks分型(括约肌间型/经括约肌型vs.括约肌上型/括约肌外型)(OR=0.17(95%CI,0.02-1.36),p=0.094)、术中出血量(≤5ml vs.>5ml)(OR=12.0(95%CI,1.07-134.11),p=0.044)。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中出血量>5ml是独立的危险因素,OR=15.457(95%CI,1.004-237.994),p=0.050。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55.7(13.0-95.6)周和47.9(15.7-108.7)周,p=0.35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复发时间无差异(p=0.578)。研究结论ERAF是一种有吸引力的、安全的、有效的、合适的治疗马蹄形肛瘘的保留括约肌术式,在初始治愈率和总体成功率上不劣于TSSF,且在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疼痛、治疗费用、总治疗周期上可能比TSSF手术更有利,有良好的社会学和经济学效益。然而,长期的结果仍然需要样本量大的随机对照研究予以证实。

临床疗效毕业论文摘要范文参考

论文摘要怎么写模板二: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老年疾病气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为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老年病的临床推广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随机、双盲单中心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5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患者符合老年气虚证诊断标准者,符合纳入标准的50例患者,并随机分组,对照组予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治疗,试验组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以中医气虚证候评分、六分钟步行距离、疲劳量表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表等为评价指标,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对于老年气虚证的有效性,并记录试验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1.治疗前基础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气虚症状评分、疲劳量表评分、具体疾病种类,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中医气虚证候疗效:近期疗效试验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78.3%和7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远期疗效比较,两组有效率分别为69.6%和25%,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气虚证候症状积分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症状积分经治疗后均有下降,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气短、神疲、乏力、自汗、懒言五个症状治疗前后的对比,气虚单个症状均有一定比例的消失,试验组在乏力指标上消失率略高于对照组;1月后随访时,试验组在气虚症状总积分以及气短、神疲、乏力三个症状方面较对照组效果好(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六分钟步行距离比较:两组患者六分钟步行距离治疗后均较治疗前距离增加,P值均<0.05,组内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比较以及差值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疲劳量表评分比较:两组疲劳量表总积分治疗后明显降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躯体疲劳积分组内比较,治疗后积分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力疲劳比较,两组治疗后积分均有下降,试验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前后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较对照组积分下降趋势明显;组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相关免疫指标:两组患者免疫指标及SOD比较,指标组内和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Ig A、SOD指标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升高的趋势。8.安全性指标比较: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均处于安全范围。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老年疾病气虚证对于中远期的治疗效果有明显的优势,在气短、神疲、乏力三个指标中显示治疗效果明显,能够改善患者机体疲劳的症状,特别是在脑力疲劳方面明显,改善六分钟步行距离,改善中医气虚证候症状评分,对于老年疾病气虚证的治疗是有效和安全的,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论文摘要怎么写模板三:经皮内镜两种不同入路治疗LDH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1.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证型辨证论治,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证型分布特点。2.探讨两种不同入路经皮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3.探讨经皮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以提高临床安全性和疗效。方法:1.第一部分,回顾分析2016年11月至2018年8月期间因腰椎间盘突出症行经皮内镜手术患者共324例,按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对患者进行中医辩证分析,观察所有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特点。2.第二部分,回顾分析106例经皮内镜手术患者,根据不同的手术入路,分为经皮内窥镜下经椎间孔入路椎间盘切除术组(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和经皮内窥镜下经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切除术组(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椎间盘摘除量、出血量、手术并发症;记录不同时期行VAS评分、JOA评分及椎间隙高度Farfan指数,末次随访行Mac Nab评分评定临床疗效。并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出现手术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1.研究组中324例患者,其中男性219例,女性104例,平均年龄43.36±14.60(16~84)岁。血瘀证患者167例,湿热证患者51例,寒湿证患者56例,肾虚证患者50例。2.研究组共纳入病例数106例,其中男性77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38.88±9.08(24~54)岁,BIM指数23.25±3.48,根据手术入路分成为PETD组:52例,男36例,女16例,其中腰4/5患者26例,腰5/骶1患者26例;PEID组:54例,男41例,女13例,平均年龄35.48±10.00(18~54)岁,BIM指数24.07±3.74,其中腰4/5患者25例,腰5/骶1患者29例。(1)PETD组和PEID组的一般资料比较显示,在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症状持续时间、随访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资料具有可比性。(2)PETD组和PEID组组间对比显示,在X线透射次数、手术时间、术后3月Farfan指数、末次随访Farfan指数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出血量、椎间盘摘除量、VAS评分、JOA评分、并发症、住院天数、改良Mac Nab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表明PEID组对于PETD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X线透射次数更少,对椎体稳定性影响更小。(3)两组的组内前后对比显示,PETD组和PEID组的Farfan指数、VAS评分、JOA评分在术前和末次随访两个节点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表明,PETD和PEID治疗LDH在术后均能明显缓解疼痛,改善腰椎功能。(4)通过对并发症进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体重、BMI、随访时间、X线透视次数、症状持续时间、手术时间、术前Farfan指数、VAS术前、JOA术前对并发症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上述因素均不是导致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1.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证型中血瘀证最多,依次是寒湿证、湿热证、肾虚证。男性发病率比女性高。L4/5、L5/S1节段的发生率最高。2.PETD组和PEID组末次随访的VAS评分及JOA评分较术前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Mac Nab评分优秀率高,PETD及PEID临床疗效可靠,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

毕业论文摘要范文参考

论文摘要怎么写模板四:LRH与ORH治疗早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对比

研究背景子宫颈癌(cervical cancer,CC)是妇科女性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全球女性发病率和死亡率颇高的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现明显年轻化趋势,严重影响着全球数百万女性的生命健康。根据国际指南,手术仍然是首选治疗方案,放化疗是宫颈癌的另一主要治疗手段,对于无生育要求的早期宫颈癌女性均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宫颈癌根治术是目前首选且应用最多的手术方案,其5年生存期可达62%~90%,手术途径可选择开腹或微创手术,在近几年的研究中,宫颈癌的治疗均可在两种术式下进行,且治疗效果相当,直至2018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研究结果显示微创手术相对于开腹手术有着更差的生存结局。这一权威性的研究结果在妇科肿瘤界引起了讨论的热潮,微创手术与开腹手术的争议也达到了顶峰,临床中如何正确选择术式依然是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目的对肿瘤直径<2cm的IB1期早期宫颈癌患者行开腹宫颈癌根治术(open radical hysterectomy,ORH)或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laparoscopic radical hysterectomy,LRH),通过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术后恢复的情况,探讨两种治疗方案应用于早期宫颈癌的临床价值,为临床诊治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妇科、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行开腹或腹腔镜根治性切除的85例肿瘤直径<2cm的IB1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数据资料,所有患者均通过影像学及病理确诊为宫颈癌,根据手术路径不同分为两组,A组为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组共40例,B组为开腹宫颈癌根治术组共45例。收集患者的术前一般临床资料、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及并发症相关资料,另外通过问卷的形式收集量表数据,在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前提下,对比两组术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A、B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BMI、基础疾病、体力状况ECOG评分、个人史、病理分型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A、B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和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长、住院费用、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疼痛VAS评分、术后下床时间、术后胃肠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输尿管损伤、术中行输尿管支架置入、术后24h引流量、引流管拔除时间、留置尿管时间、总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A、B两组患者的术后相关并发症指标:术后神经损伤、淋巴囊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尿潴留、肠梗阻、切口愈合不良、重症感染、下肢静脉血栓、非计划再入院、非计划再手术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A、B两组患者的血清肿瘤标记物:两组患者术前SCC-Ag、CA125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组内SCC-Ag、CA125水平较术前均有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组间SCC-Ag、CA125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A、B两组患者的术后生命质量评分和盆底功能恢复情况:术后6个月FACT-G癌症患者生命质量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PFDI-20(盆底功能障碍问卷)包括POPDI-6(盆腔脱垂)、CRADI-8(排便功能障碍)、UDI-6(排尿功能障碍)问卷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治疗肿瘤直径<2cm的IB1期的早期宫颈癌,可降低术中出血风险,较少输血率,胃肠排气时间早、术后淋巴囊肿发生少、术后住院时间短,但对术者的技术及医疗设备要求高,且手术时间及经济费用明显增加。2.开腹宫颈癌根治术治疗肿瘤直径<2cm的IB1期的早期宫颈癌,创伤大,疼痛明显,术后下床时间晚、引流量多,且易发生淋巴囊肿等并发症,但神经损伤较少发生,治疗费用低廉。3.腔镜组和开腹组术后3月血浆SCC-Ag、CA125水平明显降低,表明两种术式对宫颈癌治疗均有较明显的效果,且短期内疗效相当,但腔镜组患者的术后生命质量及盆底功能不如开腹组患者。 

论文摘要怎么写模板五:针刺体表痛敏点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本课题基于穴位敏化理论,分析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CNLBP)患者体表痛敏点的分布规律。同时,观察比较针刺体表痛敏点与常规针刺对CNLBP患者的临床疗效,以期为针刺治疗CNLBP提供新的思路及探索。方法:选取宁德市闽东医院针灸科及康复医学科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CNLBP患者64例。在治疗前,应用FDK20压力测痛仪,以F=60N恒力、约0.5kg/cm~2/s的速度,对64例CNLBP患者的体表区域(肋缘以下、臀横纹以上及两侧腋中线之间)行体表痛敏点探查,观察体表痛敏点的分布与穴位、经脉的相关性,分析其分布规律。同时,随机将患者分为针刺体表痛敏点组(试验组)32例,常规针刺组(对照组)32例;试验组选用力敏值最高的5个体表痛敏点行针刺治疗,对照组选用5个固定穴位(肾俞、大肠俞、命门、腰阳关、委中)行针刺治疗;两组均行周一至周五1次/d,连续2w共10次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5次后及治疗10次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腰椎关节活动度的变化,对比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前64例CNLBP患者共采集到体表痛敏点320个,其中312个(97.5%)分布在穴位周围(体表痛敏点与最近穴位的距离≤1.3寸),8个(2.5%)分布在非穴区;涉及敏化穴位16个,平均敏化范围(0.40±0.33)寸,其中气海俞周围痛敏点数量最多(占17.95%),其次为大肠俞、环跳、秩边、关元俞、腰俞、肾俞、腰阳关(共占65.37%);涉及敏化经脉3条,依次为:足太阳膀胱经(占70%),督脉(占17.5%)和足少阳胆经(占10%)。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对比,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01);且治疗后试验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对比,ODI指数均明显降低(P<0.001);且治疗后试验组患者ODI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对比,腰椎关节活动度均明显改善(P<0.001);且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旋转和右旋转角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前屈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6)。结论:1、CNLBP患者的体表痛敏点的分布与诊疗腰痛的常用穴位(大肠俞、环跳、秩边、关元俞、腰俞、肾俞、腰阳关)、常用经脉(足太阳膀胱经、督脉和足少阳胆经)密切相关。2、针刺体表痛敏点与常规针刺均可缓解CNLBP患者疼痛,改善患者腰椎功能及腰椎关节活动度;且针刺体表痛敏点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

硕士论文摘要难不难写,只要你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之后,对研究方向的写作框架比较清晰,多看一些临床疗效论文摘要的范文,并不是太难。想了解更多论文写作的相关知识和素材,欢迎随时查阅本网,如果有写作指导需求,可以在线咨询。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