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临床疗效毕业论文摘要万能模板5例「写作范本」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论文摘要 Abstract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
  • 论文字数:3900
  • 论文编号:
  • 日期:2025-11-16
  • 来源:上海论文网

临床疗效毕业论文摘要万能模板是什么?临近毕业季,大家都在为自己的论文答辩时刻准备着,想要顺利通过,认真、严谨是必备的态度。对于论文摘要,很多同学不知如何写,本文为大家提供了5篇临床疗效论文摘要范文,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论文摘要怎么写模板一:药线点灸联合口服中药治疗稳定期肢端型白癜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观察药线点灸联合口服中药对稳定期肢端型白癜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9例稳定期肢端型白癜风患者随机分组,以口服“白癜风汤”加减为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35例患者于皮损局部施以药线点灸,对照组34例患者外擦他克莫司软膏。治疗12周后观察疗效并统计分析,疗效评定标准为皮损面积及色素评分的变化。结果:1、两组病例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1)总有效率及优显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结束后,皮损复色面积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结束后,皮损色素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内比较:(1)治疗前后,两组皮损面积分别进行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不同皮损面积及病程下的疗效分别进行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病例未出现不良反应,安全性可能较高。5、对两组有效病例的随访观察中,未见复发病例。结论:1、药线点灸或他克莫司软膏联合口服中药治疗稳定期肢端型白癜风临床有效。2、小样本、短期治疗下,联合口服中药,药线点灸在缩小皮损面积上,优于他克莫司软膏。3、药线点灸疗法制备及操作简便,成本低,价格亲民,在治疗稳定期肢端型白癜风上临床有效,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可长期维持治疗,适合向基层推广。

临床疗效毕业论文摘要万能模板

论文摘要怎么写模板二:ERBD联合LCBDE治疗中、重度急性胆管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本研究是探讨ERBD联合LCBDE在治疗中、重度急性胆管炎的疗效、安全性以及可行性,阐述该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对照研究收集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急性胆管炎128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三组。A组选择经ERBD行胆道引流25例,经ERBD引流病情稳定后二期行LCBDE;B组选择经ERCP治疗58例,条件允许同期取石操作(EST、EPBD、网篮取石等)+ENBD,病情严重者直接行ENBD,病情稳定后行鼻胆管造影,结石残留二期行ERCP取石治疗;其中2例放置鼻胆管失败选择手术,4例ENBD后未经ERCP取石,选择手术治疗;C组45例患者保守治疗后行LCBDE或者OCBDE治疗,其中5例病情加重,紧急胆道引流,2例行ERCP治疗,3例行手术治疗。归纳总结三组患者一般资料、住院总时间、住院费用、一次性结石取尽率、总并发症发生率等数据进行整理分析。2.筛选出A、B组中、重度急性胆管炎患者25、38例,B组去除ENBD失败和ENBD后选择手术治疗的6例。分别筛选出25、32例患者,作为A1组和B1组。分别通过自身对比胆道引流术前及术后3天患者肝功能及感染性指标的变化;通过疼痛评估中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两组不同时期(ERCP术前、术后24h、术后3天、术后1周)不适程度的感受。对比分析A1、B1两组住院总时间(天)、住院总费用(万元)、一次性结石取尽率、取石成功率、总并发症发生率、结石复发率差异。3.根据胆总管结石的大小、数量,进一步将A1、B1分组。分别为:结石≤2枚且直径<15mm、结石≥3枚或直径≥15mm。再分别对比A1、B1两组治疗效果。阐述ERBD联合LCBDE治疗中、重度急性胆管炎的疗效及应用范围。结果:1.A、B、C三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在无显著差异(P>0.05)。

论文摘要怎么写模板三:基于补肾法探究喘可治注射液穴位注射对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评估喘可治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两虚患者肺功能、BODE指数、中医证候积分、CAT评分的影响,科学评价基于补肾法运用喘可治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按照纳入标准,本试验共纳入64例COPD患者,并将其随机分入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试验组使用西医常规治疗及喘可治注射液,治疗周期为9个月。观察两个组患者的肺功能、BODE指数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CAT评分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1.基线情况:治疗前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身高、体重、COPD临床严重程度分级、肺功能、BODE指数、中医证候积分、CAT评分的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对肺功能的影响:通过治疗,试验组FEV1%FVC、FVC%pred、FEV1%pred数据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试验组的肺功能明显改善。对照组FEV1%FVC、FVC%pred、FEV1%pred数据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数据变化差值(治疗后的数值-基线)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对BODE指数的影响:试验组患者的BODE指数经治疗后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4.对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治疗后的“咳痰”积分少于对照组,两者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喘促”、“咳嗽”的分值方面,两组差值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5.对CAT评分的影响:经治疗,两组的CAT评分均有所下降,但两组患者的评分差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实验室指标:两组患者的实验室安全指标在治疗前后对比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基于补肾法运用喘可治注射液,在改善COPD稳定期肺肾两虚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机体状态、缓解临床症状及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有一定程度的综合疗效。

毕业论文摘要万能模板

论文摘要怎么写模板四:益气养阴通络方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通过观察益气养阴通络方联合阿帕替尼对比单药阿帕替尼治疗气阴两虚夹瘀型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益气养阴通络方对晚期胃癌患者使用阿帕替尼治疗的临床获益率、中医证候、生活质量、凝血功能指标以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的影响,从而为晚期胃癌的中西医联合治疗提供新的临床证据。方法本研究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09月期间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科室符合纳入标准的气阴两虚夹瘀型Ⅳ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西医治疗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西医治疗组给予单药阿帕替尼口服,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组基础上联合益气养阴通络方。主要观察指标为治疗4个周期后(28天为一周期)两组患者疾病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中医症状积分变化、卡氏功能状态(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凝血功能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次要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70例患者,西医治疗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各35例,两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期后,西医治疗组ORR为5.7%,DCR为65.7%,中西医结合治疗组ORR为8.6%,DCR为71.4%,两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P=0.607)。在中医证候改善方面,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有效率为80.0%,明显高于西医治疗组54.3%的有效率(P=0.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KPS变化方面,中西医结合治疗组85.7%的有效率高于西医治疗组65.7%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在凝血功能方面,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治疗第4周期时D-D值(P=0.001)、PT值(P<0.001)均低于西医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截止前,西医治疗组中位PFS为3.2±0.296个月(95%CI(confidence interval),2.620-3.780),中位OS为5.3±0.084个月(95%CI(confidence interval),5.136-5.464);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中位PFS为4.2±0.049个月(95%CI(confidence interval),4.104-4.296),中位OS为6.5±0.295个月(95%CI(confidence interval),5.922-7.078),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2.治疗过程中,34例(48.6%)患者出现治疗相关性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肝功能异常、疲乏、高血压、蛋白尿、手足综合征、腹泻。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主要集中在Ⅰ-Ⅱ级;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较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高。总体上,表现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发生等级较西医治疗组低的趋势。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疲乏及腹泻的发生率低于西医治疗组(2.9%vs.22.9%;8.6%vs.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7;P=0.036),余统计的各项不良反应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1.益气养阴通络方联合阿帕替尼在改善晚期气阴两虚夹瘀型胃癌患者主要中医证候、提高患者体力状况方面较西医治疗组有明显优势,可改善部分凝血功能指标,同时能够延长患者的疾病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2.益气养阴通络方能够减少阿帕替尼所致的疲乏、腹泻的发生率,使部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发生等级降低,具有增效减毒的作用,在晚期胃癌治疗中具有应用价值。 

论文摘要怎么写模板五:十味大黄洗剂治疗混合痔TST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十味大黄洗剂治疗混合痔选择性痔上粘膜切除术(TST)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纳入标准,选取自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芜湖市中医医院肛肠科的混合痔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于TST术后予以十味大黄洗剂坐浴治疗,对照组于TST术后予以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治疗。TST治疗前,对各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坐浴前症状进行评估,保证两组的可比性;治疗后,分别于第3天、7天、15天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创面疼痛评分、疼痛缓解时间、便时出血量、术后排尿困难评分及尿潴留发生率、肛门坠胀感、术后肛门水肿评分及发生率、创面渗液量六项临床指标,并进行组间对比。所有资料数据均采用SPSS22.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术前基本资料: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治疗前症状的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其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2.创面疼痛评分及疼痛缓解时间比较:术后第3天,治疗组平均评分为1.467±0.995,对照组平均评分为1.800±0.955,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治疗组平均评分为1.268±0.940,对照组平均评分为1.564±0.929,组间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5天,治疗组平均评分为0.837±0.935,对照组平均评分为1.021±1.523,组间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疼痛缓解效果优于对照组。创面疼痛缓解时间,术后第3、7、15天治疗组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3.术后便时出血量:治疗组的术后出血总量平均值为46.23±12.31,对照组术后出血总量平均值为61.34±15.39,两组相比较,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排尿困难评分及尿潴留发生率的比较:术后第3、7、15天,治疗组术后排尿困难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尿潴留,治疗组的发生率为23.33%,对照组的发生率为56.67%,秩和检验结果示,Z=-2.289,P<0.05,治疗组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肛门坠胀感情况比较:术后第3天,治疗组评分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7、15天,治疗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组间差异性显著(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6.肛缘水肿评分及发生率:术后第3天两组评分相近,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7、15天,治疗组评分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肛门水肿发生率,治疗组为33.33%,对照组为66.67%,秩和检验结果示,Z=-2.919,P<0.05,治疗组在消除肛缘水肿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创面渗液量的评分比较:术后第3天,两组数据相近,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第15天,治疗组创面渗液量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总疗效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00%,等级秩和检验,Z=-2.510,P<0.05,治疗组总疗效较对照组高。结论:混合痔患者在接受TST术式后,治疗组采用十味大黄洗剂坐浴,在缓解创面疼痛,减少便时出血,改善排尿困难,减少尿潴留的发生率,减轻肛门坠胀感,消除肛缘水肿及减少创面渗液量方面具有确切的疗效,与对照组采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坐浴相比较,具有一定优势。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以上是临床疗效论文的毕业论文摘要范文,如果有其他写作需要,可以在其他栏目查阅;如果想寻求论文写作指导,可以在线咨询。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