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论文哪里有?本文围绕城市融入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生活方式城市化研究这一重点,在以往的研究基础上,通过操作化和因子分析,构建了新生代农民工生活方式城市化的指标体系。
第1章绪论
1.5.2创新性
在文献梳理中,发现学术界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生活方式城市化问题的研究已经具有丰富的成果,但定性的研究比较多。因此本文从城市融入的背景下,对前人探讨生活方式城市化的量表进行修订和改编,并运用定量研究方法去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生活方式城市化的基本状况以及影响因素,从而丰富了相关的研究;并最后提出建议和对策,为其他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第3章问卷设计与研究假设
3.1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3.1.1问卷构成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回顾与总结,并参考以往学者对新生代农民工生活方式城市化问卷的设计,结合本文的实际情况,本研究编制了《城市融入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生活方式城市化研究调查问卷》,问卷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被调查者的个人基本情况,共9题,包括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户籍类型、孩子数量、独生子女情况、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来渝工作时间和月平均收入。
第二部分是新生代农民工生活方式城市化的基本状况,共16题,主要从消费生活方式城市化、社会交往生活方式城市化和闲暇生活方式城市化三个维度展开测量。按照李克特量表进行选择和计分,从“非常不同意”“比较不同意”“一般”“比较同意”“非常同意”分别赋值1—5分。
第三部分是新生代农民工生活方式城市化的影响因素,共16题,主要从经济融入因素、社会融入因素和心理融入因素,这三个方面展开。
第5章新生代农民工生活方式城市化的影响因素
5.1新生代农民工生活方式城市化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本文用Pearson相关对核心变量及维度层面进行相关性分析,这一分析过程采用皮尔逊系数来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通过这种分析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为后续的回归分析提供可靠的依据。
5.1.1人口学变量与生活方式城市化的相关性分析
由表5.1可知,在人口学变量中,婚姻状况和闲暇生活方式城市化显著负相关(r=-0.132,p<0.05),孩子数量和闲暇生活方式城市化(r=-0.172,p<0.01)显著负相关,可能新生代农民工在婚后有了孩子以后,他们可能更倾向于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照顾孩子和家庭中,而难以抽出时间和精力去体验城市休闲生活。工作时长和消费生活方式城市化(r=0.133,p<0.05)、闲暇生活方式城市化(r=0.104,p<0.05)显著正相关。工作时间更长的新生代农民工可能获得更高的收入,从而有更多的机会和资金去体验城市生活,他们可能更愿意在城市中购物、娱乐和旅游,这些消费行为与城市居民的消费方式更加接近。以上结果说明这些人口学变量与新生代农民工生活方式城市化密切相关。
5.2新生代农民工生活方式城市化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虽然前文已经验证了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但是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无法确定。因此,本节定义自变量和因变量,构建回归方程,以更深入地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本文主要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进行分析。与相关分析相比,多元线性回归能够更深入地探究多个因素对因变量的影响,并了解各个变量之间的变化情况。多元线性回归建立在单变量线性回归的基础上,通常一元线性回归的方程式为y=ax+b,其中a表示直线的斜率,b表示直线的截距,当x变化时,y也会相应变化;类似地,多元线性回归的基本逻辑与一元线性回归相同,只是将一个解释变量扩展到多个解释变量,共同对因变量y产生影响。
第6章结论与讨论
6.2相关对策和建议
首先在经济融入方面。其一,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便捷化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转变。户籍制度是决定新生代农民工从农村来到城市后是否可以长期扎根的制度性源泉,由于户籍制度所造成的城乡二元格局使得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在收入、住房、社会保障、教育和医疗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差异。户口问题会造成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生存与发展的成本的提高,由此包含的一些制约性因素也会导致他们难以融入城市,例如房租过高、无法获得地方性人才福利政策等等。因此政府需要不断地深化户籍制度的改革,拆除城乡之间的壁垒,在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时,要进一步从细微处入手,根据不同的人群采取疏导和流通的渠道。其二,完善劳动就业制度,保障就业平等。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企业单位在招聘过程中需要面向社会,秉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择优录取,降低新生代农民工生活方式城市化的成本,加快其生活方式城市化的进程。另外还需建立完善的劳动权益保障制度,保障新生代农民工在就业过程中的权益,积极履行劳动合同制,严厉践行劳动法规,让新生代农民工在劳动时间、劳动报酬、休息权益等方面与城市市民有相同的待遇。其三,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解除生活的后顾之忧。完善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险体系,根据不同工作年限和流动性大小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分类管理,对于来城市工作年限较长的新生代农民工,可以将其社会保险纳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而对于在城市工作年限较短、流动性又较强的新生代农民工,应该探索出全国皆可通用的,个人在城乡之间都可以享受相同的社会保障模式。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