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论文哪里有?本研究选取了一个中国北方村落,该村落拥有较丰富的明清古建筑,2020年开始进行乡村旅游开发建设,试图通过对传统古民居的修缮保护和旅游景区的提升改造,打造乡村旅游目的地。
第1章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乡村是国家基层治理的基石,也是国家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中国式现代化的背景下,乡村发展内在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之中,既要面对日益复杂的外部环境与剧烈的社会变革,又要及时回应乡村发展中面临的各种现实问题。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就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重点进行部署,强调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为新阶段我国乡村旅游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
截止2023年,《经济日报》发布了乡村旅游数据:文旅部公布了1399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198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全国共有6万个行政村开展了乡村旅游经营活动。旅游业经济属性强、市场化程度高、产业影响力大[1]。最近,“淄博烧烤”、“泉州簪花”、“天水麻辣烫”等“火出圈”,一波又一波的新的旅游风潮兴起,大众旅游不再拘泥于大城市的旅游,而开始发现小地方的旅游妙处,这种“反差感”让“大城小城”甚至“大村小村”都有走红的机会。在旅游业火热发展的基础上,乡村旅游出现了新的风貌。
第3章乡村旅游给X村人际关系带来的变化
3.1X村概况
3.1.1地理位置概况
X村是山西省晋东南的一个村落,位于高平市河西镇北部的河谷平川区,西靠山东临河,国道穿村而过。这里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全村480户,人口1700人,耕地面积3300亩,6个村民小组,辖2个自然村。X村分为为南村与北村两部分。南村位于村南边,多为村民修建的三层带院子住所,临近镇中心,距离为两公里,北村临近北侧隔壁村,村落界限十分清晰。村中的主要商店、饭店、药店都分布在主干道和村落中街道的两侧,包括X村的村民委员会和村民活动中心。X村内旅游开发的景区距离高平市的高铁东站约1公里,景区整体建设与X村协同发展。
3.1.2旅游资源概况
X村是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现有保存完好的古院落24座,已开发账房院、连理南院、连理北院、贾氏老院、杨家东院、东华堂、西华堂、春明院、追远堂、庙宇、道观、教堂。古院落则是以清代晋商宅院为主要建筑,这里依山傍水,地势优越,是晋商大院高度密集的村落。民居古建星罗棋布,古街老巷旧貌犹存,其中仅清中前期的院落就有近百处。现存的数十处大院,总建筑面积达到2万多平方米,修的墙厚楼高,庄重典雅。2012年,该村被国家住建部、文化部、文物局、财政部“四部门”公布为首批“国家级传统村落”,2018年被省委宣传部授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村”,2020年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为“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被省民政厅授予“省级乡村治理服务示范社区”和“善治示范村”。
第5章构建乡村旅游和谐人际关系的建议
5.1政府:教育引导村民,健全利益分配
5.1.1加强对村民的教育引导
虽然说乡村旅游为当地村民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但是村民之间以及本地村民与外来旅游从业者之间确实存在某种程度的竞争关系。这种竞争使得本地村民可能会觉得自己的旅游资源被外来者所占据,因此对外来旅游从业者产生排斥心理,认为他们不应该分享相关的利益。所以,政府应引导村民克服传统的封闭保守观念和自私攀比心理,积极推进村民与村民、邻里与邻里之间的交流,加强合作,形成良性竞争市场。同时,对待外来的经营者,要引导本地村民积极接纳,保持开放与开阔的心态,跟他们营造出良好的生意氛围,共同努力改善村民经营者间的关系。同时,政府应积极促进外来经营者融入本地社区,为他们营造一种亲切如家的氛围,打造温馨愉悦的工作环境。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推动本地村民与外来旅游从业者形成合作共赢的局面,共同为乡村旅游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在景区管理中,政府也应加大指导力度,引导村民以合法、诚信的方式经营商业活动,避免因商业竞争而损害诚信原则。同时,加强对农家菜馆、特色商品农产品等旅游个体经营户的规范管理,确保其合法经营。政府还应鼓励本地旅游经营者打造具有特色的经营模式或风格,以吸引游客,并推动服务理念、方式、内容和风格的创新。此外,应避免同行业间的不正当竞争,如互相拉拢、争夺客源等行为,以免给景区带来负面影响。通过这些措施,促进乡村旅游的健康有序发展。
5.2投资集团:建立合作共赢,提高服务质量
5.2.1建立合作共赢
乡村旅游化之后,村民依旧是村落的主体,投资集团必须要尊重村民的主体地位。因此就需要听取村民的诉求,建立规范的诉求机制,积极倾听村民的意见和需求。同时,要有效协调本地村民与集团经营者和员工之间的关系,及时疏导村民的不满情绪,确保他们在遇到不公时能够获得公正合理的解决方案,从而增强弱势群体的保障力度。这样有助于缓解村民与旅游公司间的矛盾,推动双方形成和谐共赢的战略合作关系,减少内部冲突。在乡村旅游发展中,除了遵循政府的利益分配机制,应确保村民能够公平地分享到发展的红利。企业可以与村民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利益分配的比例和方式,确保他们的收入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而增长。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设立公益基金、提供就业培训等方式,帮助村民提升自身能力,增加收入来源。投资集团与村民应携手共进,共同推动地区乡村旅游的繁荣发展。
同时,为提升村民的幸福感,应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投资集团也要让村民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参与到旅游中来。在地区发展乡村旅游时,既要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也要关注村民的精神需求。村民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的支持是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关键。因此,投资集团可以联系村委会适时组织各类娱乐活动,让村民在繁忙工作后得以放松。这不仅能缓解村民的工作压力,还能提升他们参与旅游的积极性,增强幸福感。村民幸福感的提升,将有力推动旅游经济的持续发展。
第6章结论与展望
6.2研究不足和展望
本文分析乡村旅游的对农村人际关系的影响出发,在保证真实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由于受制于客观因素和笔者能力问题使得文章也存在这一些不足:第一,缺乏对乡村旅游对人际关系造成影响的动态监测,只能靠访谈资料从村民那里获得村民人际关系因为乡村旅游而发生的变化。第二,主要从访谈材料中获得论证信息,量化研究部分较少。第三,研究村民的人际关系应该注意到村民处于村落共同体这一团体中的变化。
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乡村振兴意义重大,能够起到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的作用,人是发展的主体,因此更应该注重乡村旅游中人的发展,包括人与人之间产生的人际关系的发展。乡村旅游开发主要进行商业化的运营,带来的商业化和现代化的经营和运行模式给传统的农村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同时,乡村旅游是现代人们进行放松的方式之一,走在乡间小道,感受历史和时光带来的文化沐浴,使人们感到惬意且会产生“乡愁”之感。乡村旅游还处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研究乡村旅游与乡村人际关系的变迁,能够解决和预见发生的矛盾和冲突,维持村落人际关系和谐,从而进一步构建和实现乡村旅游带动乡村共同富裕的未来美好蓝图。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