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论文哪里有?本研究选择H市政府绩效审计作为核心研究内容,针对在零基预算改革执行背景下,探索政府绩效审计的更优化方向。深入剖析H市政府的绩效审计,这篇研究揭露了零基预算改革为政府绩效审计所带来的新挑战及新的要求。
第一章绪论
第三节文献综述
一、关于零基预算改革的研究
1995年,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这是零基预算正式成为我国法定的预算编制方式的一大重要标志,许多学者都对这一里程碑式的改革给予了肯定,推行零基预算改革也获得了许多正面的影响。
杨光勇和杨林(2019)指出,在经济增速减缓、财政压力增大的背景下,传统的预算方法无法有效利用国库中的闲置资金。为了平衡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与部门的运转维护,政府往往通过扩大地方债务规模来增加财政支出,这无疑增加了财政成本。而零基预算的实施有助于解决地方财政资金“闲置”与“紧张”并存的矛盾状况,重新确定财政支出的优先级,可以更合理的分配资金,来提高财政资金的支出效益。李虹(2012)则认为,零基预算的深入发展离不开与绩效预算的相互融合,因此要建立适应现代化绩效管理与考核的信息系统,并且将零基预算编制方法基于绩效考核逻辑进行优化完善,这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构建起一个全面的财政预算体系。其实,这也是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零基预算改革中最核心部门的一大重要标志。
随着零基预算在我国财政管理体系中的不断深化与应用,其积极影响逐渐显现于多个层面,其中最为显著的影响就是为财政管理的科学化与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助力。近些年,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在大数据、云计算这些较为前端的信息技术开展融合应用,为零基预算的实施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三章零基预算与政府绩效审计的协同路径
第一节政府绩效审计对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功能与协同作用
一、政府绩效审计对于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功能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党中央、国务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国家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国家治理系统中内生的具有揭示、抵御和预防功能的“免疫系统”。发挥国家审计常态化经济体检作用,关注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执行情况,并由此服务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保障国家治理目标的实现,是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职责之一,也是审计机关发挥经济监督职能、聚焦主责主业,促进国家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政府绩效审计作为国家审计发挥监督作用的重要手段,对于深化预算绩效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
在经济方面,政府绩效审计可以通过监督、评价、鉴证促进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在政策执行层面,政府绩效审计能够确保预算资金的合理分配和使用,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通过审计发现的问题和建议,可以推动相关部门改进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从而优化资源配置,增强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此外,政府绩效审计还能够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提升公众对政府预算管理的信任度,为政府决策提供有力支持,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治理能力的提升。
第五章H市政府绩效审计在零基预算改革背景下的困境
第一节政府绩效审计制度发展滞后
一、政府绩效审计相关制度不健全
政府绩效审计的制度存在缺陷,这主要涉及两大方面:法律和审计标准的缺乏,以及公开的管理方式和问责制度的不足之处。这两个因素都直接地作用于绩效审计任务的权威性与实施效能上。
一方面,法规和审计标准的缺乏和不完善成为了绩效审计发展的核心难题。我国在绩效审计领域的工作相对较晚开展,与此同时,相关的法律和审计规范的进步也显得相对迟缓且不够明确,大部分仍在不断尝试和完善的过程中。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这样的相关法律法规为绩效审计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提供了法律支撑,但在实际操作中,审计实体依然遭遇各种问题和挑战。这些规定缺乏对审计机构在履行职责时具体权利的详尽解释,这使得审计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难确立清晰的审计准则和边界。另外,审计机构在定义问题和构建审计计划时,由于缺乏专为绩效审计活动制定的明确法律规范,这使得审计的权威性和一致性受到了进一步的威胁。
另一方面,因为公告制度和问责整改机制的缺失,绩效审计的透明度和有效性都遭到了减弱。虽然某些部门试图公开绩效审计的结果,但因为缺少一个统一的公告流程和标准,结果使得信息的公开时间、涵盖的内容和方式存在差异,这也阻碍了对公共信息的有效监控和管理。在我国,由于社会的传统观念,公众对参与政府决策的热情并不高涨,对于政府的职责和义务的监督意识也相对不足,特别是当涉及预算绩效审计时,公众对此并没有足够的关注,导致市级政府在此方面往往缺少大众的有力监督。另外,由于问责机制的滞后,绩效审计的实际效果受到了影响。
第二节新预算编制要求与旧审计手段不适配
一、零基预算编制模式变更
随着世界各地政府在财务管理方面的改革加深,基于零的预算策略逐渐被视为各国增强财政资源运用效益的关键工具。这次的改革不仅彻底打破了传统预算编制的固定模式,同时也激励政府各个部门在资源调配上变得更为谨慎和有效。零基预算的核心理念是所有的支出都从“零开始”。我们需要完全摈弃以往的预算基础,重新审视每个支出的必要性和可能的效果,确保每分配到的资金都能够被有效利用,从而使财政资源得到最佳的运用。
尽管在这次深入的财政管理改革里,绩效审计成为了评估和监控政府预算执行成果的核心环节,但其进展并没有与预算制定改革的步调完全匹配。常见的绩效审计方法多数时候主要集中于对预算执行流程的合规性和财务数据准确性的检查,却遗漏了对预算项目实际效果的深入剖析和分析。采用“过程至上、结果轻”的审计逻辑,这种方式使得预算资金的真实使用效果难以得到全面和客观的展现,从而也限制了它为政府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对现阶段政府绩效审计评估体系进行深刻剖析,我们识别出几个亟待关注和解决的核心问题。首先要指出,我国在预算执行绩效审计的理论研究领域还显得比较落后,还缺乏一个完善且系统的理论框架来指导实际操作操作。虽然近些年来学术界对于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已经有所改进,但这些研究成果在实际审计实践中尚待进一步应用和验证。因为财务资金评估涉及众多维度,如经济效益、效率性、成效评估、管理效益、生态环境益处等,这些多维度还会受到资金本质、地域特点和政策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也使得绩效评估在实践中遭遇诸多的困难与挑战。
第七章研究结论及展望
本研究选择H市政府绩效审计作为核心研究内容,针对在零基预算改革执行背景下,探索政府绩效审计的更优化方向。深入剖析H市政府的绩效审计,这篇研究揭露了零基预算改革为政府绩效审计所带来的新挑战及新的要求。关于预算制定的思路转变,零基预算改革呼吁政府在预算制定阶段放弃过去每年的预算基础,转而从头开始,深入探讨所有支出的合理性和必需性。政府的这个变化对绩效审计提出了更严格的标准,这使得审计员工需要拥有卓越的分析及决策能力,确保预算制定是科学和合理的。关于绩效审计评价体系中的异质性,零基预算改革建议构建一个既科学又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从而更精确地衡量政府预算执行的成果与效益。但是,实际执行时,由于多个部门和机构经常使用各种各样的评估标准,这往往使得评估成果出现不可比较和不一致的情况,进一步影响到绩效审计的准确性。
关于审计方法与预算整合发展之间的失衡,零基预算改革主张预算制定与审计的密切协作,它强调审查技巧和手法要能够满足预算制定的新标准。目前,多数审计工具和技巧仍然主要局限于传统的财务审查,没有对预算实施效果和执行效率进行深度的探讨,这种局限性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绩效审计的进步与成长。在审查绩效审计人员所面临的职业技能局限时,零基预算的改良对审计人员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设定了更高的标准。尽管如此,目前很多审计专业人士在其专业知识、技术水平以及实践经验上仍有待提高,这一不足在绩效审计中的作用受到了抑制,也对审计的质量造成了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