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论“铁西三剑客”小说的流动性书写

  • 论文价格:150
  • 用途: 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
  • 论文字数:35263
  • 论文编号:
  • 日期:2025-11-01
  • 来源:上海论文网

文学论文哪里有?笔者认为流动性书写蕴含着一定的文学价值,同时也带给我们关乎现实的反思。从文本内部来看,“铁西三剑客”的流动性书写,通过更新叙事空间、展现历史断面、挖掘人性纵深,强化了文学作品深入现实、探索心灵的功能,而从文本之外的角度观照,它揭露了流动性与在地性的矛盾问题,并引起人们对现代性困境的进一步思考。

第一章“铁西三剑客”小说中的具身性流动

第一节流动的主体

在作家的视野中,脱离了个人主体的写作往往指向着虚无与抽象。作为流动性的一种表征,移动或具备移动能力的物或人大量出现,是社会流动性发展的重要体现。当现代化的因子让流动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实,主体在空间层面的物理流动,成为人们屡见不鲜的一种流动范式。从浅层意义上展开探讨,主体流动的外在表现,往往是个人从某一地点前往另一地点的迁移或移动。然而,主体流动的过程可能隐含着个人的无声言语,它以原始欲望或感知追寻的形式,脱离出密闭紧张的固态空间,诠释着对生命意志与自由的呼唤。在“铁西三剑客”的笔下,主体的流动首先寓示着一种逃离,它让陷入困境的自我,得以对抗人生孤旅中遭遇的统治性话语,让追寻自由的灵魂,得以摆脱由秩序所规约的理性牢笼。此外,主体的流动还可以是一种回归,流动固然促使个体摆脱有限空间或紧张状态,但生命寻找自然之境的尝试,可能终究只是一次灵魂之旅的循环。最后,流动还可以在人物的旅行中得到诠释,主体流动在旅行话语中的书写,映射出角色在追寻新的地理环境时,重塑自我认知与信念的过程。

文学论文怎么写

第二章“铁西三剑客”小说中的非具身性流动

第一节流动的生存状态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生存问题一直是人类无法回避的基本难题,同时也是文学长期以来持续关注的重要命题。鲍曼认为,政治、经济、道德、文化等人类社会的诸多建制,之所以在不同时期会形成不同的结构与形式,正是因为我们需要寻求“生存的确定性”。在人类历史上,前现代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这一点,它的一切基本遵循着自然造物者赋予的神圣秩序,是一个流动缓慢且排斥变化的时代。在这样一个各类流动尚且缓慢的“固态”社会中,个人的生存状态不容易经历较大的波折,就如鲍曼所说的:“前现代人的生活很少有不确定性。”①但是,在日渐增速的流动时代,一切都被置入了一种不稳定的易变状态之中。流动的世界致力于去除固有的管制与规则,转而将权力下放给个体与市场,而由此产生的后果是整个社会被液态的、偶然的、不稳定的种种因素占据,而一切稳固的、长久的、确定的事物则消失无踪。回首上世纪处于转型时代的东北,我们看到昨日尚且有家可归的民众,今日便成为了无家可归的流浪者;前一秒还在厂房中挥洒汗水的工人,下一刻便因为丢掉工作而流落街头;曾经尚能维持温饱的完整家庭,转眼间便被巨大的灾难无情击垮。在那样一个时代,“生存确定性”缺失的现实图景,为作家们的创作提供了现实语境,“铁西三剑客”的作品也由此获得了新质。

第三章流动性书写的价值与反思

第一节文本之内:建构小说的流动性元素

在文本之内,流动性书写是“铁西三剑客”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缺少了文本中形态多样的流动性元素,便无法建构出作家们理想的文学世界。从文学创作的角度而言,流动性书写为小说增色颇多,其产生的文学价值体现在多个层面。首先,流动的社会现实促使作家的空间观发生转变,当传统固态空间不再满足当代小说叙事的需求,流动的空间为小说叙事注入了新的活力。此外,事物的流动作为一种观照角度,能够为诸多事件的展开划出层次与脉络,通过对社会生活多方面的审视,流动性叙事成为对社会镜像的描摹。最后,流动将小说中的个体置入了复杂的社会语境,使其在内外环境共同织构的困境中,经受精神的挣扎与考验,由此便于作家对人物的心灵世界充分解剖。正如本身就充满矛盾的“现代性”一样,“流动性”也是集合了诸多悖论的复杂概念。通过将诸多流动性元素进行穿插与组合,文学得以运用“流动性”这个充满悖论的概念,搭建出完整且精美的舞台。在一个充满变化与不确定性的世界中,“铁西三剑客”依然站在了文学这一边,他们从流动的世界中获取素材与力量,让流动成为了小说内核的组成部分。

一、更新叙事空间

地理空间是文学作品中不可缺少的叙事舞台,矛盾的解决、情节的推进,一切都在特定的空间场域内完成。段义孚认为,所谓地方就是被个体赋予了某种意义的空间,在融入新的空间时,人们总是会运用自己的感受能力与创造能力,将情感意志的某些部分投射进空间之中,以此完成对自我认知的重新塑造,让空间变成他们所熟悉的地方。“地方是运动中的停顿……停顿使一个地方有可能成为一个感受价值的中心。”①作为被注入了意义的空间,地方是传统文学作品中最为常见的叙事空间,它的核心特点在于其固态化、静止化与稳定性,一切角色的矛盾冲突,都可以在这固定的场域中得到解决。而在“铁西三剑客”的作品中,却出现了大量与之完全相反的另一类空间:流动型空间。与段义孚理论中的“地方”不同,流动型空间意味着空间本身就处在变化之中,对于身处其中的人物而言,这类空间具有瞬时存在性,它们就如同为戏剧角色搭建起的临时舞台,情节的展演一旦完成,人物就不得不从这类空间中撤离出去,转而进入下一个空间场域。从充满固态感的“地方”到流动型空间的转变,“铁西三剑客”对叙事空间的更新,使其小说具备了更多艺术层面的可能性。

第二节文本之外:流动性、在地性与反思性现代性

对于小说创作本身而言,流动性书写的价值不言而喻,但透过文学现象观照社会的面貌,也是每一位研究者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随着时间的推移与相关理论的进步,特别是“后现代”话语的迅速崛起,“现代性”这一概念的复杂性,也逐步显露出来。当今时代,流动性是现代性的重要表征,是一个文明繁荣程度的重要标志,而鲍曼提出“流动的现代性”这一概念,更是将流动性划入了现代性的框架之下,同时精准地概括出流动时代的新型社会特点。今天,以“铁西三剑客”为代表的新生代作家们,用他们的文学作品,为我们提供了观照与解读“流动性”的契机,而透过流动时代的种种表象,我们终将回到对于流动性、在地性,以及现代性问题内核的讨论。

一、大势所趋:流动性的冲击

全球化时代的降临加速了流动化因子的入侵,让流动性成为当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特点。作为身处时代变局中的新生代作家,“铁西三剑客”小说中的流动性书写,体现出作家们对时代语境的深切体会与密切关注。流动性书写是作家们观照世界的一种方式,引导着读者们从另一种角度审视社会的变迁。作为现实世界的倒影,文学作品一方面让人们看到流动带来的生活便利,交通工具的迅速发展、信息传输的无限增速、不断降低的时间成本,人们享受着由工具理性打造的世界,人类文明进入新的现代化阶段。然而另一方面,文学作品也用它们的方式,诠释着流动时代的现代性危机,消费文化的入侵、个体化时代的到来、时空压缩背景下的全球化、道德伦理的无根化等,这些由流动现代性带来的诸多问题,引起无数个体的深入思考,让我们不得不对流动带来的现代性神话重新考量。

文学论文参考

结语

流动性书写需要作家进行系统性的经营,通过多种元素的协调配合,形成完整的叙事脉络。“流动性”不仅是文学作品中重要的叙事资源,更是作家们观察社会、反映现实的一种态度。“铁西三剑客”的作品因深入展现流动性的语境,而焕发出鲜明的现实质感与文化活力。作家们借助流动的视角,深入剖析个体命运与时代变迁之间的紧张关系,使文学获得了穿透现实表层的深度与力度。

对当下的中国而言,“流动性”不仅是转型时代的注脚,更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种基本状态。从乡村到城市、从东北到南方,各种层面的流动构成了我们所处时代的真实图景。在这种语境下,文学不能回避“流动”的主题。当全球现代化成为大势所趋,人类必须具备应对变化、适应差异的能力。对今天的中国而言,流动的现代性并非微小的、局部的状况,它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基本面貌的一环,我们无法无视且不能无视这一现实。当代文学中的流动性书写,不仅是作家群体对历史问题的回望与思考,更是文学界对现代性问题的一次扩张式观照。“铁西三剑客”所书写的不只是东北,更是整个时代的断面。他们作品中的人物、空间与记忆,共同诉说着一个民族在现代化洪流中奋力求索的姿态。放眼未来,流动性书写将持续作为中国文学的重要向度,启示我们如何在变化中寻得精神支点,在迁徙中保有文化自觉。现代化的征程不会一帆风顺,文学唯有不断地叩问、不断地思考,才能为一个时代留下诚实而动人的注解。

参考文献(略)

123
限时特价,全文150.00元,获取完整文章,请点击立即购买,付款后系统自动下载

也可输入商品号自助下载

下载

微信支付

查看订单详情

输入商品号下载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