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论文哪里有?本文聚焦西藏大学,采用深度访谈+问卷相结合的方式,从“学科建设、师资力量、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四个方面对当前“双一流”政策在推动西藏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
第一章绪论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双一流”建设相关研究综述
“双一流”建设即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的简称,我国高校作为这项由国家政策驱动的事业主体迎来了院校特色建设和优势发展的大好时机,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双一流”建设主要目标:支持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具备进入世界一流行列基础和实力的大学,支持建设100个左右的一流学科[1]。而“双一流”政策是院校重点建设政策的延续,随着“双一流”政策的推进与实施,学者们就“双一流”建设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与评价。在目前“双一流”建设研究中,学者们主要关注其建设成效、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路径策略选择等方面。陈卫静(2021)等人,在研究过程中,选用ESI数据库,对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成效进行评价,分析了我国“双一流”建设以来取得成效与存在的问题,自“双一流”建设以来,ESI学科发展迅猛,科研能力大幅提升,高水平研究成果影响力提升,工程、计算机科学等传统理工类学科竞争力增强[3]。刘湉祎与陆岳新(2022)提出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战略背景下,学科建设须发挥牵引性作用,充分激发大学创新力。针对学科壁垒、学科拼凑、学科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优化学科建设,坚持在学科逻辑的基础上,有机融入问题逻辑[4]。在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实施之际,高校应紧紧围绕创新目标,通过学科组织建设:搭建纵横交错的矩阵模式框架,加强二级学院实体建设,促进跨院系合作交流,完善跨学科研究中心建设,从而实现学科逻辑与问题逻辑的协调统一。张宪省(2019)提出提升研究生教育内涵发展质量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提高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能够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所需的创新型人才。
第三章“双一流”政策推动西藏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机制分析
3.1西藏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特征
3.1.1优质教育资源集聚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应当体现在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随着高等教育的战略地位越来越重要,国家对于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不再是“适应”,而是要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对国家社会发展的服务、支撑、引领作用。目前西藏大学依托“国家高等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与四川大学共建“高原医学虚拟实验室”,2023年累计共享实验数据1.2万次,缓解本地设备不足问题。在《西藏自治区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提到“截至2025年,西藏高校建成3个高原特色学科群,生均教学设备值达全国平均水平的80%。”通过以上数据显示,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等方面的作用,高等教育才能为落实“两个大计”战略地位、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高质量的高等教育需要优质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科研平台等资源,通过政策支撑,对口支援等手段这些资源逐渐集聚在西藏大学,资源集聚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从而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同时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54]。
第五章“双一流”政策推动西藏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5.1“双一流”政策推动西藏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5.1.1学科定位不明确限制学科发展
在学科建设方面,当谈及到““双一流”政策实施以来,您认为学校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学科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是什么?(多选题)”问题时,其问题主要集中于学科特色不鲜明、学科结构不合理、学科评估体系不够完善及学科交叉融合程度不高,这些问题限制了学科的创新和发展,也影响了人才培养的多样性和全面性(如图5-1所示)。在访谈中,有老师谈到:“我们学校的评估体系可能过于注重论文数量、科研项目经费这些量化指标,对学科的实际教学质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社会服务贡献等方面关注不够。比如说,我们有些老师为了完成论文发表任务,把大量精力都放在写论文上,对教学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就少了,学生的培养质量也受到影响。而且评估过程中,缺乏对学科长期发展潜力和特色的考量,导致一些学科为了迎合评估标准,盲目追求短期成果,忽视了自身的内涵建设。”(访谈编号:009-20241106)
5.2“双一流”政策推动西藏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5.2.1学科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学校在学科建设方面所暴露出的学科特色不鲜明、资源分配不均导致结构不合理以及学科交叉融合不足等问题,其根源在于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交织。
第一,区域特色挖掘不足是导致学科特色不鲜明的核心原因。西藏作为拥有独特自然风貌、深厚文化底蕴和悠久历史传承的地区,在学科建设上未能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宝贵资源,未能及时捕捉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发展趋势,导致学科结构老化。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推动学科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学校在学科布局上却显得相对滞后,未能及时调整和优化学科结构,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这种缺乏前瞻性的做法,使得高校的学科结构逐渐老化,难以满足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
第二,资源分配不均也是制约学科建设的重要因素。在学科资源分配上,传统学科往往占据了大量资源,而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则资源匮乏,这种不均衡的资源分配方式,不仅限制了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发展,也加剧了学科结构的不合理性。同时,由于资源有限,学校在学科建设上难以对重点学科进行深入扶持和发展,从而影响了学科建设的整体效果。在访谈中,有管理人员提到,“在学科建设方面,我们学校正面临亟待突破的结构性矛盾与发展瓶颈,尽管藏学、民族学等学科已形成区域特色,但面对清洁能源开发、高原生态旅游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学科布局的适应性明显不足。例如,在清洁能源领域,西藏拥有丰富的太阳能、水能资源,但学校尚未建立能源工程、储能技术等学科方向,现有的学科布局难以跟上这种发展节奏,适应性明显不足。”(访谈编号:003-20241104)
结论与展望
“双一流”政策推动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开启了新的历史征程,为国家教育发展贡献新的智慧和力量,是西藏高校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大学的重要战略。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国家经济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一直是专家学者长期探索的问题,使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再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而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是一项系统、全面、复杂的工程,涉及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西藏高校如何借助“双一流”政策的机遇去提高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因此,本文聚焦西藏大学,采用深度访谈+问卷相结合的方式,从“学科建设、师资力量、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四个方面对当前“双一流”政策在推动西藏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本文提出了“双一流”政策推动西藏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优化路径,明确学科定位,优化学科布局;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能力;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大科研投入,推动科技创新。希望为西藏“双一流”政策更好地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由于本人学术能力有限和研究条件限制,本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虽然本研究针对“双一流”政策推动西藏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但由于“双一流”政策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一项长期动态且复杂的过程,仍需在日后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