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媒体论文哪里有?本研究验证了现有关于第三道数字鸿沟的假设,认为应进一步明确知识沟的概念边界,红利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但研究红利沟的方法和思路还需要完善,而驯化沟的表现则不太显著。最后,本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弥合数字鸿沟的建议。
绪论
第二节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数字赋能地方协调发展
数字技术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正引领着社会的变革与进步,为各领域、群体和地区提供了新的动力、新的模式和新的发展机遇,这一过程通常被称为数字赋能。研究数字赋能的议题中,数字发展对经济的影响备受学者关注。Gagulina发现数字经济的数字化过程正在全面影响经济活动,数字转型将促进跨行业的变革和数字平台的出现,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4]。数字技术的广泛普及和应用提升了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效率,推动了创新和产业升级,优化了资源配置和市场运作,拓展了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空间。通过数字化手段,当地经济可以更好地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提升了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也带来了更广泛的社会福祉和更高的生活品质。
已有研究发现,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有助于减少城乡经济差异,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例如,数字化的农产品销售平台让农村产品更易销售到城市,提高了销售效率和市场准入门槛,从而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城市地区的数字技术应用也帮助农村提升农业生产水平、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缩小了城乡发展差距,实现了城乡协调发展。ZhangWei等人利用2015年至2019年中国3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了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和数字整合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都有显著正效应,且数字经济对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过技术进步传导[5]。
第三章五峰县居民数字使用模式与行为研究
第一节数字使用情况描述统计分析
根据性别对被试者的在线活动类型进行交叉分析并绘制折线图2.2.1,可见不同性别最主要的在线活动皆为刷短视频和聊天社交,男性的使用比例分别为63.39%和57.92%,略高于女性的59.11%和54.68%。男性在浏览新闻、玩游戏以及逛论坛这几类活动类型中比例高于女性,分别占到了36.07%、15.85%和2.19%,而女性选择这三类活动的比例分别为31.53%、6.9%和0.99%,这反映了男性对于获取新闻资讯、参与游戏以及在论坛上进行讨论交流的偏好,相较于女性,男性在这些方面的活跃度更高。在查找信息资讯和收发邮件方面,男女占比差异较小,说明男女在查找信息和收发邮件方面的需求和习惯相对类似。而在其余的所有活动类型中,女性占比皆高于男性,尤其是在网购行为上,选择该项的女性达38.92%,而男性只有22.95%,差距非常明显,这可能反映了女性对于线上购物的偏爱。在听音乐和看电影方面,女性也显示出更高的参与度,26.6%的女性选择以此作为互联网常用行为,而只有14.75%的男性选择此项。另外,在利用网络工作、学习备考、阅读的行为选择上,女性的比例也略高于男性,这可能反映了女性对于在线工作、学习和阅读的需求和重视程度稍高于男性。
第四章社会交往实践:动态理解数字鸿沟的视角
第一节信任差序格局与数字互哺
一、技术困境中的求助选择描述统计分析
(一)性别和年龄属性对于求助行为的影响
过去三个月中,被试者有38.6%的人表示在使用互联网和手机等技术方面遇到困难时曾经向他人寻求过帮助,56%的人表示过去三个月没有向他人求助过技术问题。下面通过卡方检验分析性别和年龄属性是否对使用技术时的求助行为有显著影响。
通过卡方检验比较男性和女性群体在过去三个月中使用技术是否存在求助行为以及不求助原因的差异情况,结果如表4.1和表4.2所示,通过p值为0.146和0.362的结果可以看出,男性和女性在使用手机或互联网方面求助他人行为的差异较小,性别不是影响其求助行为的关键因素。
第二节家庭场域下的代际互动问题
一、父母干预
(一)父母干预在五峰县的表现
在当今快速演变的数字媒体环境中,家长们面临着一个复杂的问题,即如何正确引导自己的孩子在使用手机、电脑等数字设备时行为得当。一方面,家长期望他们的子女能够有效利用科技资源,以获取和整合信息,培养辨别能力,并能够从网络资源中受益,成为数字化时代的积极参与者;另一方面,家长对与网络相关的一系列潜在风险感到不安,如游戏成瘾、暴露于不良内容、隐私泄露和网络暴力等。此外,家长也担心一些社交媒体平台上充斥的引人注目的短视频内容可能对儿童的价值观产生影响,甚至导致他们不适当地模仿这些行为。因此,家长需要通过适当的介入和指导,帮助青少年更安全地使用数字设备,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父母干预(parental mediation)是指父母为了发挥媒介的积极作用,避免媒介对儿童及青少年的消极影响而主动采取的措施[83]。这些干预包括但不限于制定规则和限制,如设定上网时间和限制访问特定网站;与孩子一起使用数字设备,共同浏览网页或玩游戏;使用技术工具,如安装过滤软件来限制不良内容的接触;监控孩子的网络活动以确保其安全;以及提供教育和培训以提升孩子的数字素养和网络安全意识等[84]。父母干预可以帮助孩子合理利用数字设备,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同时保护他们免受潜在的网络风险和不良影响。
第五章弥合数字鸿沟:基于中国本土的再思考
第二节弥合鸿沟的方向与建议
弥合数字鸿沟和促进数字包容不仅是为了实现社会公平,更是体现了对全体人民的深刻人文关怀,有助于推动社会全面发展和可持续进步,全面提升国民素质。通过对五峰县的考察,笔者认为要在偏远山区构建更完善的数字包容体系,可以在以下多个方面努力:
第一,加大基础设施投入。针对基础设施建设,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持续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网络基础设施、5G网络建设等,并确保其覆盖到偏远地区,以确保全民能够享受到数字化带来的便利,在偏远山区,还需要加大对山区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改善的投入,因为交通畅通也是数字世界畅通的前提。
第二,促进居民向集居地区迁移。政府应该鼓励居住在山区的村民逐渐向平原地区迁移,尤其是那些从事小农经济的居民,政府可以提供适当的搬迁补助和生活保障政策,尽量为他们解决生产资料的问题,免除搬迁的后顾之忧。将山区村民引导到平原地区居住对于弥合数字鸿沟具有重要意义,平原地区的人口密集程度更高,形成了更为活跃的经济社会环境,这为各种数字经济模式和电商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和商机,有助于提升居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此外,集中居住也更有利于政府和企业投入数字化服务和教育资源,提高居民的数字素养和技术应用能力,从而加速数字鸿沟的弥合。对不愿意搬迁的村民,政府应加大对当地村民的培训和引导力度,提升他们利用土地资源以及通过线上途径销售农产品的能力。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