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论文哪里有?本研究采用单盲、随机对照设计,评估米拉贝隆单药与其联合经皮胫神经刺激(TTNS)在治疗难治性膀胱过度活动症(OAB)中的疗效差异,并分析对患者焦虑与抑郁情绪的影响,旨在探索更有效、经济的治疗策略,为临床提供新选择。
1研究对象
1.2排除标准
(1)尿路感染、神经源性膀胱、膀胱出口梗阻或结石患者;(2)既往接受过OAB侵入性治疗的患者(神经调节,A型肉毒杆菌毒素注射等);(3)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和服用任何可能影响下泌尿系统功能的药物的患者·;(4)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或在研究期间计划怀孕的育龄期妇女;(5)神经或精神疾病或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刺激部位有局部病变或截肢的患者;(7)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
2研究方法
2.1试验原则
2.1.1分组随机化
使用在线随机化网站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按患者入选时间顺序确定入选序号进行编号,并按照相应的入选顺序匹配相应的治疗方式,待患者实施治疗前由治疗师开启信封,明确患者分组,分组信息对统计分析人员保密。
2.1.2对照
TTNS联合米拉贝隆组治疗组和米拉贝隆组两组间进行平行对照,两组内进行自身前后对照。
2.1.3盲法
采用单盲法。我们设置专门的人员(不参与疾病的诊治)在只知道患者编号的前提下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告知患者与随访者治疗方式在研究结束前不可揭晓,减少随访过程中的偏倚。
3结果
3.1患者筛选结果与基线资料的比较
本研究共纳入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药物组和联合组,各30例。研究期间共发生6例脱落病例,总体脱落率为10%。具体分布如下:药物组2例脱落,其中1例因转组接受其他治疗方案而剔除,1例因失访或数据缺失予以排除;联合组4例脱落,包括1例因治疗相关不良事件(电极片致皮肤过敏反应)终止研究,3例因失访或数据不完整予以剔除。最终完成研究病例数为54例,其中药物组28例,联合组26例(详见图3)。脱落原因分析显示:(1)联合组部分受试者依从性欠佳,未能坚持完成规定疗程;(2)部分受试者在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后,对后续随访的依从性降低,导致失访率升高(见图3-1)。
将年龄、BMI、OABSS评分、24h排尿次数、夜尿次数、24h尿失禁次数、生活质量评分、GAD-7焦虑评分、PHQ-9抑郁评分等基线指标进行Shapiro-Wilk检验发现数据均为非正态分布,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M(Q1,Q3)]进行统计描述,性别等计数资料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后可知,单纯药物组和联合治疗组所有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3-1。
3.2主要观察指标
3.2.1两组12周OABSS评分改善程度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2周时OABSS评分较基线的改善程度,联合组改善中位数为4.00分,四分位间距为2.00-5.00分;药物组改善中位数为2.50分,四分位间距为2.00-3.00分。Mann-Whitney U检验显示两组改善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W=228.00,P=0.017),提示联合治疗在改善患者症状方面优于单纯药物治疗,详见表3-2。
结论
本研究是一项单盲、随机对照试验,旨在初步评估米拉贝隆组与米拉贝隆联合无创胫神经刺激(TTNS)组治疗难治性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焦虑和抑郁情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TTNS联合药物治疗对难治性OAB患者的症状改善具有显著优势,尤其在OABSS评分、排尿频率、夜尿和尿失禁次数等方面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此外,联合治疗组在改善焦虑(GAD-7评分)和抑郁(PHQ-9评分)症状方面也表现出了较好的疗效,尽管在随访中焦虑和抑郁症状的改善幅度有所减小,但仍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
1.单纯药物治疗与药物联合TTNS治疗在改善OABSS评分、排尿症状、夜尿、尿失禁次数及生活质量等方面均表现出一定的疗效,但药物联合TTNS治疗在各方面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
2.在焦虑和抑郁症状的改善上,药物联合TTNS治疗也显现出较明显的优势,尤其在治疗初期,焦虑和抑郁评分的改善速度更快,但随后的疗效差异逐渐缩小。
3.研究显示,药物联合TTNS治疗在改善排尿症状、夜尿及尿失禁症状方面疗效较为持久且稳定,特别是在OABSS评分的改善上,联合治疗组表现出更为显著的效果。
4.随访结果表明,药物联合TTNS治疗在改善排尿症状和生活质量方面的疗效持续性较好,但焦虑和抑郁症状的改善较为波动,尚未达到显著差异。
5.本研究为探索难治性OAB的新治疗策略提供了初步的临床依据,表明药物联合TTNS治疗可能是一种具有潜力的新治疗方法,能够在改善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的同时,对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产生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