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论文哪里有?本研究系统探讨了家长教育焦虑对大班幼儿学习品质的作用路径及父母教养方式的中介机制。
第1章绪论
1.3文献综述
1.3.1家长教育焦虑的研究现状
1.3.1.1家长教育焦虑的概念界定
焦虑作为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其理论发展经历了从哲学思辨到科学实证的演变过程。现代存在主义哲学家索伦·克尔凯郭尔(1884)在《焦虑的概念》中首次系统阐述了焦虑的哲学内涵,提出当个体在实现自由的过程中遭遇选择困境,特别是当主观意愿与客观限制产生冲突时,就会催生焦虑体验。①这一哲学洞见为后续心理学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在心理学领域,弗洛伊德开创性地将焦虑纳入精神分析理论体系,认为焦虑是“各种问题的核心”。他通过三重人格结构理论(本我、自我、超我)构建了焦虑的分类框架:现实性焦虑对应具体情境威胁,神经性焦虑源于本能与道德冲突,道德性焦虑则产生于对伦理规范的担忧。值得注意的是,弗洛伊德特别强调临床实践中焦虑形态的复合性,指出个体体验往往是多种焦虑类型的混合状态。
随着心理学研究的深入,焦虑理论经历了从精神分析学派到多学科融合的范式转换。20世纪中期以来,研究者们突破纯理论探讨,开始采用实验心理学方法,从神经生理机制、认知行为模式等多维度探究焦虑的成因及干预策略。这种研究范式的转变为焦虑的客观测量和有效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第3章研究结果与分析
3.1父母教养方式的描述性统计和人口学差异分析
3.1.1父母教养方式的描述性统计
父母教养方式量表采用5点计分法,中位数为3,量表分为5个维度,某一维度得分最高,说明父母的某一教养方式类型越突出,具体结果如表3-1所示:
如表3-1所示,民主型父母教养方式得分最高(M=3.42),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可见幼儿家长多采用民主型的父母教养方式。
第4章研究结果讨论
4.1家长教育焦虑、幼儿学习品质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现状讨论
4.1.1家长教育焦虑的现状讨论
由描述性统计结果可知,幼儿家长教育焦虑总体均值为2.56,略高于中间值,说明家长教育焦虑,整体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这一研究结果与刘群兰(2019)研究结果相似①。3个维度得分情况由高到低如下排列:成就焦虑>健康焦虑>自身教育能力焦虑。得分分别为2.62、2.56、2.52,得分相差不大。其中成就焦虑得分最高,可见家长对于幼儿未来的成就发展方面较为重视。“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我的一些焦虑担忧最主要的来源还是在于幼儿之后的发展,尤其是大班,处于幼小衔接阶段,很担心孩子的学习跟不上同龄人,以后不能读上好的初中、高中甚至大学。为此我们都已经在校外培训机构报了幼小衔接培训班。”(1104D2)“焦虑和担忧主要来源于孩子的学习能力方面,因为马上要上小学了嘛,如果孩子自己的学习能力不好,就会耽误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也读不上好的初中高中,甚至以后考大学都很困难。现在就业竞争压力也很大,一个好的学历,好的学习能力,也可以帮助以后有一个好的工作嘛。”(1104D5)结合以上访谈记录可知大班幼儿家长普遍担心孩子在未来学业上的表现,访谈中家长反复提及“幼小衔接失利将导致学业滑坡”,这种“多米诺骨牌”认知驱动了预防性教育投入(如报班),结合现有研究分析原因,主要是家长自身教育观念问题,教育动机异化现象,没有树立正确的教育动机以及过高的教育期待①。
4.2家长教育焦虑、幼儿学习品质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讨论
4.2.1家长教育焦虑的差异讨论
家长教育焦虑在家庭年收入、父母亲学历、主要照顾者方面存在差异。
对于家庭年收入,健康焦虑维度中家庭年收入为3万的得分显著低于家庭年收入为3万-5万、5万-10万、10万-15万以及20万以上的得分。家庭年收入较低的家长可能由于生活资源有限,更多关注基本生活需求,对孩子健康问题的关注度较低或难以承担相关费用。因此健康效率较低而收入较高的家庭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后有更多精力和经济能力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因此健康焦虑的风险较高预计收入家庭。在成就焦虑维度中,家庭年收入为5万-10万的得分显著高于家庭年收入为10万以上的得分。收入处于5万-10万元的家庭,通常面临较大的教育竞争压力,他们具备一定的经济能力,但资源分配和经济保障仍有限因此对孩子的学业成就寄予厚望,成就效率较高,而收入10万元以上的家庭经济资源更充裕,能够为孩子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心理负担较小就焦虑得分相对较低。在自身教育焦虑维度中,家庭年收入为5万-10万的得分显著大于家庭年收入为15万以上的。收入5万-10万元的家庭,虽然具备一定的经济能力,但教育资源的获取仍存在一定局限,而且家长可能缺乏足够的教育背景或经验,且可能更加依赖自身教育能力去辅导孩子成长。家长更容易感受到教育责任的直接压力。相较于高收入家庭,通常拥有丰厚的教育资源以及更多通过外部资源支持孩子发展来说,低收入家庭父母自身教育能力教育得分较高。
第5章研究结论与建议
5.1研究结论
1、家长教育焦虑总体得分较高,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成就焦虑得分最高,自身教育能力焦虑得分最低。家长教育焦虑在幼儿性别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家庭年收入,父母亲学历以及主要照顾者上存在显著差异。家长教育焦虑源于教育动机异化与过高期待,传统应试观念与就业压力,以及网络媒体与教培机构对“起跑线焦虑”的资本化渲染。
2、幼儿学习品质总体得分略高于中间值。幼儿学习品质在幼儿性别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家庭年收入,父母亲学历以及主要照顾者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幼儿学习品质虽总体达标,但其在家庭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收入、学历、主要照顾者)上的显著差异,表明家庭资源不平等已渗透至学前教育阶段,可能加剧未来教育结果的分化。
3、家长教养方式中民主型教养方式得分最高。家长教养方式在幼儿性别、家庭年收入,父母亲主要学历以及主要照顾者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民主型教养方式,在幼儿性别上存在差异。溺爱型民主型和专制型在家庭年收入上存在显著差异。专制型和不一致型在主要照顾者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
4、家长教育焦虑,幼儿学习品质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1)民主型教养方式与大班幼儿学习品质各维度呈现显著正相关;专制型和不一致型父母教养方式与大班幼儿学习品质各维度呈现显著负相关;溺爱型和放任型与大班幼儿学习品质中的好奇心与兴趣维度呈显著正相关,其余维度呈显著负相关。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