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儿童视角下大班幼儿的入学态度探讨

  • 论文价格:150
  • 用途: 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
  • 论文字数:56522
  • 论文编号:
  • 日期:2025-10-18
  • 来源:上海论文网

幼儿教育论文哪里有?本研究从“儿童视角”出发,聚焦大班幼儿对于入学的具体态度,揭示其对于小学的主观认知、情感体验与行为意向,弥补现有研究中儿童话语权的缺失。

第一章绪论

四、文献综述

本研究是基于儿童视角下大班幼儿的入学态度研究,从“幼小衔接”“入学态度”“儿童视角”三大层面进行文献回顾,回顾的目的如下。

一是了解“幼小衔接”的理论与实践进展,为本研究的研究问题做铺垫、论证。

二是了解“入学态度”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方面的研究现状,为本研究提供研究内容的切入点。

三是了解“儿童视角”的发展演变、理论和实证研究现状,为本研究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一)关于幼小衔接的相关研究

21世纪以来,我国幼小衔接的研究发展历经了从经验总结到实证研究、从成人视角到儿童本位,从关注外在形式到内在需求的关注3。国内外研究者在对“幼小衔接”进行广泛研究后,从不同角度出发对其进行界定归纳,主要围绕以下几大维度进行阐述,包括:幼小衔接的利益相关者研究、幼小衔接理论研究、幼小衔接的课程研究、幼小衔接的问题研究、幼小衔接的策略研究。

第三章大班幼儿入学态度的现实表征

一、大班幼儿对于入学的认知

本研究结合哈克断层理论,对幼儿的访谈、绘画作品以及其他相关资料进行编码分析,逐步提炼和归纳出了“大班幼儿对于入学的认知”这一主题下的四个核心范畴:“知识学习”“生活空间”“身心发展”和“人际交往”,它们共同构成了大班幼儿对于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的整体认知框架。

(一)大班幼儿对小学知识学习的描述

1.学科式学习:“片面的语文、数学和英语”

在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中,小学阶段开始实施分科教学模式,核心课程涵盖语言文学、数理逻辑、外语交际、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体育健康、艺术审美等多个领域。这些学科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了全面育人体系的基础框架。

在大班幼儿的认知里,小学的学习与幼儿园学习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产物。幼儿园需要学儿歌、学跳舞、学画画。而小学的学习需要经历三重大山——“语文”“数学”和“英语”。在“小学究竟学什么?”的访谈中,“语文”“数学”和“英语”成为了两个班幼儿口中的高频词。

学前教育论文参考

第四章大班幼儿入学态度分析

一、大班幼儿入学态度的特征分析

(一)入学认知特征:感性与知性并存

康德把感性认知(Sensibility)和知性认知(Understanding)定义为人类认识世界的两种基本方式。这两种认知方式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并且只有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形成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通过感性的直接感知与知性的概念化处理,个体不仅能够接收并整理来自外界的信息,还能够在这些信息的基础上形成有意义的理解和判断1。

1.感性认知:原始而具体的经验

感性认知是康德认知结构中的第一层,也是人类与外在世界现象接触的最初阶段,通过我们的感官直接接收来自外界的信息。这种认知方式依赖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感觉器官,使我们能够即时地体验并感知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刺激。感性认知的特点在于其直观性和直接性,它不涉及复杂的概念处理或抽象思维,而是提供一种原始而具体的经验。例如,当我们看到一朵红花时,我们的眼睛捕捉到颜色和形状的信息;当我们闻到花香时,我们的鼻子接收到了气味分子的信号。这些信息未经加工便被大脑接收,便能够形成对花朵的初步印象。

在对小学知识的认知方面,幼儿片面地认为小学只有数学、语文和英语三门学科。这种认知基于他们在幼儿园阶段的学习经验,因为这些学科通常是他们最早接触并熟悉的。由于缺乏对小学教育全面性的了解,幼儿难以想象其他科目如科学、艺术和社会学等的存在。此外,幼儿会觉得作业和考试很多,这是因为他们目前经历的学习任务相对较少,而小学的学习节奏和评估方式则显得更为频繁和严格。这种对未来学习负担的初步感知,往往来源于家庭成员或老师偶尔提到的话语,或是从已经上小学的哥哥姐姐那里听到的信息。因此,幼儿心中形成了“学习任务很重”的印象。

二、基于入学态度分析大班幼儿的入学需求

基于上述对大班幼儿入学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这三大方面的现象描述,并结合哈克幼小断层理论,本研究分析认为,目前大班幼儿对于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有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需求,分别为学业衔接需求、时空衔接需求、身心衔接需求和人际衔接需求。

学前教育论文怎么写

(一)学业衔接需求:对匹配的认知水平与正确的课程认知的需求

在学业衔接方面,许多幼儿认为,小学的知识比幼儿园的难得多,担心自己难以应对新的学习任务。例如,一些幼儿提到听说小学里会有更多的书面作业和家庭任务,便感到焦虑不安。这种现象表明幼儿对于未来学业负担的深深担忧,同时也反映出他们希望有一个平稳的过渡,避免突然增加的学习压力。对于平稳过渡的需求,实质是希望小学初期的教学内容能够与他们的现有认知水平和发展阶段相匹配,从而逐步引入新知识,并保证学业难度的适中。此外,他们也希望作业量能够适度,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不至于过多地占用课外时间,从而保持足够的自由时间进行游戏和个人兴趣的发展。

第五章大班幼儿入学教育的建议

一、解决幼儿潜在需求的入学教育建议

幼小衔接工作不仅是对两个学段之间课程内容的简单对接,更是一种基于儿童成长需求的综合教育策略。学段划分虽然是教育系统中的必要安排,但不应成为限制儿童自然成长的因素。只有当幼儿园和小学都将儿童在过渡阶段的需求作为突破口时,才能真正淡化学段课程的束缚,实现无缝衔接。

(一)解决学业衔接需求:从分数至上的成人游戏中清醒

1.追求全面而均衡的幼小衔接准备

在教师评价层面上,应引入多元化评价标准,如观察记录、作品展示、幼儿自评、同伴评价等,以全面评估幼儿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能。

在幼儿心理调适层面上,幼儿园或家长应提前带领儿童参观小学,使其对即将步入的学习环境有初步的了解,这有助于缓解他们对未知环境的恐惧感,并树立起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憧憬。在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层面上,幼儿园和家长应指导幼儿学会并掌握诸如整理书包、独立穿脱衣物及系鞋带等基本生活技能;

在幼儿社交与合作能力的培养上,幼儿园和家长应积极鼓励幼儿参与集体活动,与同龄人互动合作,增强其规则意识和任务执行能力,为未来校园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和团队协作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

参考文献(略)

123
限时特价,全文150.00元,获取完整文章,请点击立即购买,付款后系统自动下载

也可输入商品号自助下载

下载

微信支付

查看订单详情

输入商品号下载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