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论文哪里有?本研究聚焦于零工劳动者的主动服务行为,以刺激-机体-反应(SOR)理论和资源保存理论为理论基础,引入平台承诺、认知重塑作为中介变量,算法透明度作为调节变量,探究企业数字责任对零工劳动者主动服务行为的作用机制,以期为平台企业通过履行企业数字责任,提高零工劳动者工作积极性与职业稳定性,推动零工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有所裨益。
1绪论
1.4.2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零工经济为背景,在算法技术决策下关注零工劳动者的主动服务行为对平台质量发展这一关键问题,考察企业数字责任对零工劳动者的主动服务行为的影响机制,在刺激-机体-反应(SOR)理论和资源保存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各变量间的假设推导,进而提出研究假设,并最终搭建了一个被调节的双中介模型;接着,通过问卷调查所获得的企业微观数据进行系统验证,本研究借助SPSS23.0和AMOS24.0软件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处理,基于实证检验结果与研究假设,进一步明确了企业数字责任与零工劳动者主动服务行为之间的关系。为了更好地实现研究目的,本研究采取了以下三种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本研究通过兰州财经大学馆藏书籍及电子资源、CNKI数据库、Web of science等平台,归纳总结本研究主题相关文献和企业数字责任、主动服务行为、平台承诺、认知重塑、算法透明度相关的研究成果,由此明确相关变量的概念、测量维度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以提出理论架构和研究假设。
(2)问卷调查法。在问卷获取部分,本研究参考相关文献,采用成熟量表对相关变量进行测量,构建探讨企业数字责任、平台承诺、认知重塑、主动服务行为和算法透明度之间相互关系的问卷,以此来获得研究所需要的资料和数据。
(3)统计分析法。采用SPSS23.0和AMOS24.0软件对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信度与效度检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并以此对所提出的假设进行了一一验证。
3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3.1理论基础
3.1.1刺激-机体-反应(SOR)理论
SOR理论是在SR(Stimulus Response)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Mehrabian和Russell(1974)[134]意识到此模型所忽略的个体心理过程,引入“有机体”作为中介变量,并强调当个体暴露于特定环境刺激中时,会触发其内在心理认知,这种动态调整进而转变为外显驱动行为,自此构建起环境刺激(S)-心理认知(O)-行为反应(R)的动态作用机制。在SOR模型被提出后,多名学者对此进行探讨。Lin和Lo(2016)[135]认为面对刺激,机体将作出内在和外在反应,其中,内外反应表现为内在结构和认知改变,而基于内在反应做出的机体行为则为外在反应。SOR理论被广泛应用于营销学领域解释和预测消费者行为,其逻辑路径为“外部环境刺激消费者认知—改变动机或态度—影响消费者行为”。从跨学科应用视角观察,部分学者也尝试将该理论框架拓展至管理学领域,以系统阐释与深入剖析具体管理现象。如,Klein等(2021)[136]基于SOR模型认为可持续承诺作为一种外部刺激会影响企业不同的战略方向,进而诱发出组织不同的战略反应。余传鹏等(2020)[137]以刺激-机体-反应理论作为框架模型,认为知识交换作为旅游企业员工的一种刺激通过触发员工内在的心理过程机制,进而影响其服务创新行为。
在这一理论框架下,当组织内外部环境变化时,员工会优先察觉并受到心理刺激,并以此对工作行为产生影响[138]。平台履行企业数字责任作为一种重要的组织情境,可以为零工劳动者营造出遵守算法规范和保护数据隐私等的环境氛围,这种数字化治理实践再塑了员工的职业认知和心理契约感知,进而影响其工作表现。因此,本研究基于SOR理论探究企业数字责任对零工劳动者主动服务行为的作用机制。
5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5.1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尽管本研究在数据收集中运用两阶段法以提升逻辑严密性,但基于员工自评方式获取的变量数据仍存在共同方法偏差风险。鉴于此,本研究借助SPSS23.0通过Harman单因素法进行检验,将企业数字责任、平台承诺、认知重塑、主动服务行为和算法透明度的所有测量条目置于一起,由表5.1呈现的未旋转的主成分分析结果可见,满足特征值大于1标准的公共因子有4个,其累计解释方差贡献率达到57.036%。值得注意的是,首个因子的解释变异值为39.948%,这一数值并未突破40%的临界值,表明数据中并不存在单一因子主导解释效力的情况出现,共同方法偏差问题处于可控范围,可继续推进后续研究。
5.2信效度检验
5.2.1信度检验
量表工具的质量评估通常涉及信度指标的检验,而组合信度(CR)和Cronbach’sα系数是用于评估测量工具内部一致性和稳定性的两大核心参数。这两个指标的数据越高,反映出量表各题项之间具有越强的关联程度,其测量结果的可靠性也更为理想。一般来讲,当CR系数和Cronbach’sα系数大于0.8时,表明测量工具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和稳定性,量表信度能够较好地满足实证研究的需要。
借助SPSS23.0和AMOS24.0软件,本研究对企业数字责任、平台承诺、认知重塑、主动服务行为和算法透明度的量表信度进行检验,Cronbach’sα系数值和CR系数的具体结果见表5.2。可以发现,本研究各个变量的Cronbach’sα系数值和CR系数均大于0.8,说明本研究各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
6结论与讨论
6.3管理启示
新就业形态下,算法机制促进了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的快速匹配,同时也增强了零工劳动者就业的灵活性与不稳定性,企业数字责任作为数字经济时代推进平台企业治理的重要举措受到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因此,基于刺激-机体-反应(SOR)理论和资源保存理论,本研究以企业数字责任对零工劳动者主动服务行为的影响作为主路径,平台承诺和认知重塑作为中介变量,算法透明度作为调节变量,构建了一个被调节的双中介模型,为打造负责任的数字平台系统,提升零工劳动者主动服务行为与平台竞争力,提出如下管理启示:
(1)平台企业要重视开展数字责任实践,引导零工劳动者进行主动服务行为。一方面,平台企业应通过管理层与基层员工的有机联动构建双向数字责任培育体系,实现动态迭代机制。搭建数字化述职系统记录员工履职轨迹,创建零工劳动者服务行为可视化评价模型,通过采集基层实践数据,建立灵活的与平台相联的多维度反馈机制,为零工劳动者创建价值认同与自我驱动实现途径,潜移默化地为零工劳动者实施主动服务行为激发内在动力。另一方面,平台企业在进行算法治理时要更加重视零工劳动者的自身需求,在进行算法逻辑设计时将其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考虑在内,为因算法系统评判有误和顾客恶意差评等相关问题提供更加方便流畅的申诉渠道;对算法平台程序设计员进行数字责任方面的培训,将伦理道德、法律观念等融入到平台算法体系当中,使零工劳动者感受到科技向善的工作体验,从而获得工作价值感,增强主动服务行为意愿。
(2)多方位增强零工工作价值感,提升劳动者平台承诺水平。平台企业应致力于优化算法管理机制,通过实施信誉积分系统、薪酬激励、荣誉激励等方式让零工劳动者认识到自身在工作过程中作为价值主体发挥的关键作用,从而以共创的精神参与平台管理,实现个人价值的提升。此外,平台企业需要适应新型就业形态构建零工经济岗位职业发展通道,打破零工从业者临时性就业的固有认知,以骑手、网约车司机为代表的灵活就业群体不应局限于基础性岗位的短期从业模式,而是助力从业者实现从基础岗位到区域管理、技术培训、运营规划等复合型岗位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