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媒体论文哪里有?本文旨在研究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下,乡村美食短视频对乡村发挥的功能以及存有的问题,并挖掘其原因,提出建议,以此促进乡村美食短视频的良性发展。
绪论
(一)国外相关研究
国外出现“新农人”这一概念比较早,在1940年,《黑人教育杂志》(The Journalof Negro Education)发表的一篇文章中首次明确提出了“新农人”(New Farmers)这一概念,文中提到的美国“新农人组织”(New Farmers of America Organization)主要面向美国黑人较多的地区,致力于农业教育和发展[1]。
通过对国外相关文献的阅读和梳理发现,国外对新农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培育新农人、新农人政策等方面。首先在培育新农人的研究上,劳拉·施雷纳(LauraSchreiner)(2018)等学者通过记录和分类北美实用农民培训的现有和新兴模型,提出了5种培养类型,分别是非正式的农场实习协会;集中实习计划;基于私人或非营利课程的课程;正式的学术课程[2]。朱莉娅(Julia Ml Lafge)(2018)等学者以加拿大的农业生态农场学校——埃弗代尔社区为案例进行研究,发现埃弗代尔社区通过基于地点的农业知识共创、经验与理论的综合培训以及建立一个支持性的同行社区等措施皆有助于新农民的形成[3]。其次就是新农人政策的研究方面,国外学者探究了相关新农人政策或举措,发现其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或者提出相关建议。凯瑟琳·本杰明(Catherine Benjamin),伊夫·勒·鲁克斯(Yvesle Roux)(2006)探讨了法国的农业设置政策与直接支付政策的有效性,分析了信息不对称对两种政策成本的影响,最后作者指出若欧盟的补贴政策变成乡村发展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则必须关注政策中的信息低效问题[1]。特尔布朗什(Terblanche,S.E.)T(2008)指出农业推广人员对新农人具有重要作用。其在文章中指出南非不仅需要安置新农民,还需要提供后续支持,比如选择合适的新农民、制定可行的商业计划和提供财务支持,而农业推广人员则能够促进这些工作的完成,因而应该尽快完成农业推广人员的专业注册工作[2]。
第三章抖音“新农人计划”中乡村美食短视频传播中的问题与成因
第一节抖音“新农人计划”中乡村美食短视频传播中的问题
一、资本裹挟与价值失序,破坏乡村美食短视频可持续发展
(一)不良商业化行为损害消费者权益
通过内容分析法,如表8可以发现大部分账号主体都选择线上变现的方式。乡村美食短视频凭借着“美食”的主线任务,在进行美食展示的时候有着独一无二的优势,更加生动、具体、全面地展现出食品类产品。在通过对“新农人计划2023”中的乡村美食短视频的观察中也可以发现,其中的账号主体售卖的产品大部分属于食品类,既有当地特产或自己家产品,也有与其他食品品牌合作然后推广。然而,在进行商品售卖的过程中,账号主体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不良的商业化行为,如虚假宣传、产品质量不过关等问题。
@东北雨姐是抖音“新农人计划”中佼佼者,其在“最热”榜中的乡村美食短视频里,@东北雨姐的视频占了30%,并且拥有千万粉丝量,其直播卖货与商品橱窗的成交量都很高,却出现了多次不良商业化行为。其在2023年时以99元一只的价格售卖“东北原生溜达鹅”,有博主质疑@东北雨姐用市场较低的雁鹅来冒充东北大鹅并且缺斤少两。随后雨姐否认自己卖的是雁鹅,并亮出相关质检书,而后网友发现连质检书都是假的。最后@东北雨姐下架所谓的“东北原生溜达鹅”,却没有明确的处理结果,依旧正常发布视频、直播带货。在今年9月23日,@东北雨姐又陷入了“红薯粉造假事件”,舆论场一片哗然,甚至还有消费者直言对@东北雨姐家的其他产品也十分不满,例如“她家大米超级难吃”“我也买过,太一般般了,吹得天花乱坠,实际和超市的评价米一个档次”等。@东北雨姐陷入了巨大的信任危机,两天时间掉粉将近100万。普通观众或是粉丝选择购买账号主体的产品,主要是基于对其的信任。@东北雨姐这种不良商业化行为,不仅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且也削减了受众对传播者的信任,极大影响这一类账号主体与乡村美食短视频的声誉和可持续发展性。
第四章抖音“新农人计划”中乡村美食短视频的优化策略
第一节新农人强化发展意识,坚持“内容为王”理念
参与式理论强调全民参与,参与乡村美食短视频主体有来自不同学历背景、专业背景、生活背景,因而能力也参差不齐。新农人作为乡村美食短视频生产的第一人,需要对乡村美食短视频负主要责任,不仅需要增强自我发展意识,提高创作质量,还需要提高素养,承担社会责任。特别是当前乡村题材的内容创作达到了顶峰。新农人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短视频市场中获得长久发展,就得增强自我发展意识,提高媒介素养以及内容创作的能力。
一、积极提高自身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指的是人们接收信息、筛选信息、处理信息、创造信息的综合能力,在乡村美食短视频的创作过程中,新农人应该积极主动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通过学习新媒体知识,了解短视频平台的规律和规则,以此提高对短视频内容的处理能力,同时加强对媒介伦理的认识,在合法合规下正确使用媒介。
(一)加强对新媒体知识的学习,提高内容创作能力
新农人要在竞争激烈的抖音等平台上脱颖而出,必须不断强化对新媒体平台及相关知识的学习。抖音平台通常会提供针对创作者的官方课程和教程,涵盖从基础操作到平台运营的方方面面。这些资源可以在抖音官方账号、微信公众号等地方获取,比如抖音账号@抖音创作小助手,主页里面五大功能板块,分别是“数据中心”“创作灵感”“官方活动”“学习中心”以及“变现中心”,其中的“学习中心”就有着许多的免费课程,可以让创作者了解平台鼓励的内容、抖音的审核规则、抖音推荐的算法系统等;
第二节平台强化职能,助力乡村美食短视频发展
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作为农民展示自己的窗口,给农民提供了自我言说的舞台,也是新农人与消费者的交易中介。抖音平台作为中介平台,连接创作者和受众,理应发挥自身的把关人作用和完善电商管理制度,以此缓解两者间的矛盾和冲突。
一、强化“把关”作用与分发机制
(一)强化审核力度,确保内容真实与合法
“把关”要求平台对内容进行筛选和过渡,但通过对乡村美食短视频的观察发现,其内容同质化,且存在虚假性。这就要求平台提高内容审核机制,提高对内容真实性与合法性的审核,防止虚假和低俗内容的传播,从而减少违法欺诈等不良行为的发生。如若创作者是以剧情类或者具有“摆拍”的场面,平台应要求创作者添上如“此为剧情演绎,需谨慎甄别”之类的提示话语,目的是提醒观众留意内容的真假。面对创作者之间作品同质化严重的状况,还有存在抄袭问题的可能,例如@王北四在东北与@东北雨姐的拍摄风格相似度极高的情况,平台理当为此制定清晰明确的奖惩准则。对于抄袭这类行为,要给予警告、限制流量或者直接封号等惩罚措施;要是存在借鉴情况,也需让创作者说明创意与灵感的出处,保障短视频内容生产的健康与规范。与此同时,平台可在内容举报板块增设疑问反馈等功能,鼓励用户积极举报不良内容或者抄袭作品,进而构建一个更明晰、更透明的审核机制。平台还能对后台处理流程加以优化,针对官方认证身份的用户以及信用评级较高的用户,给予他们一些额外权益,比方说加大对其视频的推荐力度。
结语
关注乡村地区的发展问题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也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国家基于社会现实,制定了一系列乡村振兴政策,并对乡村发展提供政策和资源支持。而与此同时,社会各方面得到进步,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这些因素都能推动乡村地区的繁荣发展。而新农人作为数字化乡村发展的积极推动者,通过乡村美食短视频展现了多元化的乡村美食生活,为乡村发展注入活力。
本文基于参与式传播理论,阐述乡村美食短视频作为一种媒介传播形式能够在个人、社会以及国家层面发挥积极作用,如在个人角度来看,乡村美食短视频能给新农人创造经济收益,能满足受众怀念乡村或者向往乡村生活的情感诉求。在社会层面,乡村美食短视频有力地展现出乡村崭新的面貌,助力社会长期以来对农村形成的刻板看法。在国家层面,乡村美食短视频不但能改善农民的经济状况,还能给当地经济增添新活力,还能通过讲述当地的习俗文化,助力乡村文化传播得更远,以此共同推动乡村发展,为乡村振兴出力。
随着乡村美食短视频发展,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问题,阻碍其功能的发挥。对此论文结合访谈法、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以及内容分析法对乡村美食短视频进行研究后得出其在内容质量、变现行为等方面上皆存有问题。通过进一步探究,发现这些问题的成因主要来自创作者本身、平台、法律规制等方面不完善,因而需要从这三方面入手,提高创作者的媒介素养能力,让平台充分发挥“把关人”作用以及政府等相关部门完善相关规制,以此来优化乡村美食短视频的发展方向,充分发挥乡村美食短视频在乡村振兴中的正面作用。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