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论文哪里有?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解决新时代大学生在生命价值观培育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为新时代培育大学生正确、积极、健康的生命价值观提供创新思路,帮助大学生用乐观的态度以及积极的生活方式实现自身的生命价值,为社会作出应有贡献,从而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1章 绪论
1.2.2国外研究现状
关于生命教育的研究。国外对于生命价值观的直接研究较少,但十分重视生命教育,并将生命价值观融入其中,也可以说,生命价值观源于生命教育。20世纪20年代,国外长期处于药物滥用、暴力与艾滋病盛行的社会环境,为了帮助人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学会珍惜生命,美国首先开始了对于生命教育的研究。到了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J.Donald Walters)在其名为《生命教育——与孩子一同迎向人生挑战》(Education for life:Preparing Children to Meet the Challenges)一书中首次提出“生命教育”的表达并将其概念化,他把生命教育看作是以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为目标,使其获得快乐与成功而进行的一项教育活动。②其目的是为了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从而实现生命价值,在这之后各国陆续开始推行生命教育并且迅速发展。1974年,澳大利亚的牧师特德·诺夫斯(Rev.Ted Noffs)认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在1979年建立了澳大利亚第一所生命教育中心(Life Education Center)。20世纪60年代,日本学者谷口雅春出版了《生命的真相》一书,此书主张生命教育,提倡对生命的关怀。1989年,日本提出了帮助青少年认识生命,学会敬畏和珍爱生命的目标,其中“余裕教育”就是教导青少年学会热爱生命,选择坚强。20世纪末,英国开始以青少年为对象进行生命教育,其教育主题和内容是尽可能包含自身的人生及生活的历程,并从知识、能力和理解三方面着手,使每位青少年都具备一位公民应有的知识,提高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3章 新时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培育现状及问题原因分析
3.1调查设计与实施
3.1.1问卷设计
本次调查问卷共设计34个选择题,1个主观题,问卷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大学生个人基本信息情况;第二部分为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现状调查,主要从生命认知、生命信仰、生命情感和生命责任等方面进行;第三部分则从生命价值观培育过程、培育体系、培育合力等角度出发,调查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培育的基本情况。本次问卷通过分层抽样的方法,线上进行问卷的设计与发布,同时使用SPSS27.0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统计分析。此次问卷调查对象为全国部分高校大学生,共发布1100份问卷,共回收1069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7.18%。
3.1.2样本分析
由表3. 1调查样本基本情况,可以看到本次调查问卷主要从样本的性别、年级、专业、是否为独生子女以及政治面貌这五个维度进行数据收集。由表格数据显示,此次参与调查的大学生,男生共有444人,占总人数的41.53%;女生共有625人,占总人数的58.47%。从年级上看,此次被调查的大学生中,大一共有201人,占总人数的18.80%;大二共有294人,占总人数的27.50%;大三共有225人,占总人数的21.05%;大四共有258人,占总人数的24.14%;研究生(含硕、博士)共有91人,占总人数的8.51%。从专业分类来看,理工类共有299人,占总人数的27.97%;文法类共有391人,占总人数的36.58%;艺体类共有289人,占总人数的27.03%;其他专业类型共有90人,占总人数的8.42%。
![]()
第4章 新时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培育的路径选择
4.1发挥大学生在生命价值观培育中的能动性
4.1.1加强自身理想信念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的确立,是一种理性的选择,而不是一时的冲动,光有朴素的感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深厚的理论信仰作支撑,否则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发生动摇”。①在当前社会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大学生容易受到不良社会主义思潮的冲击,理想信念教育能为大学生指引正确的方向,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取向,使生命变得更有意义。
大学生在加强自身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应主动进行理论学习。理论学习是大学生构建理想信念的坚实基础,通过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世界优秀思想文化成果,有助于大学生深刻认识社会、国家和人类的命运,从而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大学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华优秀灿烂的传统文化智慧,为培育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源,使大学生能够汲取圣贤智慧,培养健康、积极、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世界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可以帮助大学生理解并尊重不同的社会文化,为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培育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大学生还应自觉抵制不良价值理念的侵蚀,可以通过深入阅读、自我反思与理性分析,提高辨别不同价值理念的能力,努力探寻正确的生命价值理念。在面临不同生命价值观信息筛选时,需学会辨别真伪、是非,对负面的生命价值观信息和观念保持高度警惕,从而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世界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与正确的生命价值取向。大学生需强化抵制消极价值理念的价值态度,学会对消极价值理念的诱惑说“不”,并坚决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消费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
4.2增强高校在生命价值观培育中的建设力度
4.2.1整合生命价值观培育的课程资源
在高校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整合生命价值观培育的课程资源十分重要,这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培养有热情、有责任感的青年大学生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高校关于生命价值观培育单独的课程开设较少,相关理论往往是在思政课、心理课当中有所涉及,亟须“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同向同行。
一方面,发挥思政课程主渠道作用。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培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之一,思政课程为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培育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如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观点都是对生命价值的深刻阐述,能够引导大学生从更多元的视角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同时,思政课程还融合了伦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使大学生可以掌握生命价值观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从不同维度思考生命价值观问题。此外,思政课程可引入“三生教育”等特色课程,为赋予生命价值观培育新的生命力。“三生教育”主要指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三生教育”的内容可以渗透进思政课程之中,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养成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

结语
新时代的大学生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政治进步、文化繁荣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而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培育的关键时期,通过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不仅能够加深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营造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良好风尚,还能帮助他们塑造正确、积极、健康的生命价值观,寻求生命的价值并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本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生命价值观理论、中国共产党人关于生命价值观的重要论述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命价值观思想进行梳理,奠定了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新时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培育现状进行调研,了解目前新时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培育已经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深入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从大学生自身、高校、家庭、社会四个方面提出了一些路径选择。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解决新时代大学生在生命价值观培育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为新时代培育大学生正确、积极、健康的生命价值观提供创新思路,帮助大学生用乐观的态度以及积极的生活方式实现自身的生命价值,为社会作出应有贡献,从而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诚然,由于本人知识水平以及文笔能力有限,本文的研究还存在不足,因而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会继续带着这些问题不断地深入探究与思考。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