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论文哪里有?本研究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结合新时代的时空场域,探讨新时代青年“志气、骨气、底气”培育的理论基础、价值意蕴及主要内容,并进一步分析新时代青年“志气、骨气、底气”培育的现状及问题成因,从而提出行之有效的培育路径。
绪论
(二)国外研究现状
关于培育青年“志气、骨气、底气”的相关内容虽然在西方学界研究甚少,但其更多关注在与之相关的如个人本位论教育、公民教育、意志教育、民族精神等方面的研究,可为本题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英国作家塞缪尔・斯迈尔斯在其著作《自助论》中,倡导年轻人要有远大的抱负和志向,通过自我奋斗实现个人价值。古希腊时期,斯巴达城邦的公民教育就以为国家培育英勇骁战的军人为目标,雅典城邦的公民教育则更加注重培养身心和谐、能担起社会职责的公民。⑦刘晓彤在《美国公民教育的三重路径及其启示》一文中指出,热爱国家的情感教育、价值追求的信念教育和服务国家的责任教育都是进行公民教育的方法路径,客观上增强了美国青年立志报国的情怀。①哲学家柏拉图将一个人的“灵魂”划分成理性、情感、意志这三个层面。其中理性处于最高级,情感在中间做桥梁,而意志对理性起保护作用,在《理想国》中他指出“军人是国家社会秩序的维护者和国土的保卫者,是神用银子造成的,具有勇敢的美德,意志在灵魂中占主要成分”②阿瑟·史密斯从中国人的性格出发,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仁爱、孝悌和勤劳勇敢等优良品质进行了肯定③
![]()
第三章新时代青年“志气、骨气、底气”培育的现状及问题成因
第一节新时代青年“志气、骨气、底气”培育现状
当下,新时代青年“志气、骨气、底气”的培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其中逐渐显露的不足之处也亟待我们予以重视。
一、新时代青年“志气、骨气、底气”培育取得的成效
(一)“志气、骨气、底气”:新时代青年为中国梦而奋斗的意识不断增强
新时代青年自觉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理想信念既是精神之“钙”,也是新时代青年的志气之源。理想能够指引人生的方向,激发个人的斗志和动力。坚定的信念能够使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坚定的决心和行动力。因此,在新时代党中央的领导下,积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伟大复兴的宣传教育。以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着力点,引导当代青年树立高远志向,坚定理想信念,推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据2023发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显示,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9918.5万名,比2022年底净增114.4万名,增幅为1.2%。基层组织517.6万个,比2022年底净增11.1万个,增幅为2.2%,30岁及以下党员1241.2万名。在当前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的背景下,中共党员数量的持续增长显得尤为突出。这表明新时代青年入党积极性不断提升、入党信念更加坚定,愿意和党组织一起追求共产主义,开启时代发展新篇章。
第五章新时代青年“志气、骨气、底气”培育的优化路径
第一节加强宣传引导:积极营造文明向上的社会文化氛围
社会是培育新时代青年“志气、骨气、底气”的重要外部环境。因此,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式的实践陶冶是新时代培育青年“志气、骨气、底气”的关键所在。
一、加强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宣传引领,夯实马克思主义信仰根基
社会主流价值观所蕴含的精神内涵能够塑造青年的精神特质,影响他们的理想信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在物质和思想价值观上强大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不断加强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宣传引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在社会营造出“学习新思想,争做新青年”的积极氛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流价值观在本质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同时“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①为此,习近平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神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②彰显了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先进理念。进入21世纪,我国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西方社会现象的迅速传播,会对人们的价值观念造成一定的偏差。因此,在培育新时代青年“志气、骨气、底气”过程中,要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信仰根基,加强主流价值观的宣传力度。精准把握青年群体对大众传媒的使用偏好,坚决抵制西方不良思潮的渗透,削弱网络亚文化等腐朽庸俗内容对青年的负面影响。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我们旗帜鲜明的坚定一元主导原则,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决反对指导思想上的多元化,积极营造文明向上的社会文化氛围,确保培育新时代青年“志气、骨气、底气”的主线不偏、重心不变。
第二节增强自律意识:激发青年投身新时代的内生动力
提高自我认知、加强自我学习、深化自我实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青年投身新时代的内生动力。
一、提高自我认知,激发青年的人生价值
古希腊伟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曾刻在神殿上一句著名箴言:“认识你自己”。顾名思义,“认识你自己”就是要明确自己的本质和特性,懂得人生的意义和个人的价值所在。苏格拉底所蕴含的哲学思想是从“透视自我”出发以追求真正意义的自我,进一步丰富了人类对自身的深刻认识和生命的终极关怀。当代社会,改革开放虽然创造了许多发展机遇,把诸多人送到了成功的彼岸。但“一夜暴富”“年少成名”等特殊个体少之又少,他们的“传奇故事”难以复制。然而,部分青年却受此影响产生好高骛远、急功近利的价值追求,忽略了其背后所蕴含的特殊性。盲目追求与实际不相符的发展目标,对自我发展预期的正确认知出现偏差,最终可能会导致成长生涯屡屡碰壁。基于此,新时代青年亟需建立科学的自我认知体系,坦然接受成长节奏的差异性。辩证认识理想中的我与现实中的我,不仅是青年成长成才的关键举措,也是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业的重要前提。同时,更要理性看待在实现人生价值道路上所遇的风浪与挑战,在一场场攻坚克难中以焚膏继晷的精神锤炼意志、锻炼本领,不断涵养新时代青年的“志气、骨气、底气”。
![]()
结语
新时代,培育青年的“志气、骨气、底气”对于自觉担当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凝聚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赤诚奉献的精神力量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立足于新时代,研究当代青年涵养“志气、骨气、底气”的培育路径具有特定的时代意蕴和科学的价值考量。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结合新时代的时空场域,探讨新时代青年“志气、骨气、底气”培育的理论基础、价值意蕴及主要内容,并进一步分析新时代青年“志气、骨气、底气”培育的现状及问题成因,从而提出行之有效的培育路径。
尽管在研究过程中已付出诸多时间与精力,但仍有些遗憾之处。由于本人的理论知识积累不够扎实,实践经验较为匮乏,对现实问题的考量缺乏高度与深度,撰写文章的成熟度也有待提高。此外,对于新时代青年“志气、骨气、底气”培育的优化实践路径也需斟酌完善,进行更细致的打磨。“学海无涯苦作舟,学无止境勇攀登,我会以此作为新的学习起点,砥砺志气、铸就骨气、厚积底气,以青春热血书写属于自己的绚丽篇章。
参考文献(略)